田畴当然听出来了长史话语中的考教的意味,轻笑道:“一点浅见,主公和长史权且一听。”顿一顿,正色道“从十常侍和董卓,此前几年国家的种种动乱中,袁绍看似出尽风头,但袁隗作为袁氏大家长,他在其中的作用比世人看到的要大。尤其是去年在邺城,迎天子南渡这件事情上,真正作决定的,恐怕还是此人。他估计也清楚自己命不久矣,所以刻意地扶植后辈。其目的,就是想在自己去世后,袁绍能够领导朝廷。诚然,袁本初也是一时英杰。西征董卓和天子南渡两件事情为他赢得了美名。但要达到他叔父的高度却是不易。”
“袁隗一死,其影响有二。一是袁家,二是朝廷。”
“从袁家来说,袁绍虽然风头正劲,可他是庶子,其他兄弟不好说,但作为嫡出的袁术一定会挑战他的权威。这一点我相信主公一定很清楚。”
朱广认真地一点头,这几乎是可以确定的。不管袁绍多牛,可袁术就是看不起他,不但没把他看成兄长,甚至视之为家奴。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心态,导致了原本历史上的袁术最后落了个可悲的下场。
田畴继续分析:“从朝廷上来说,袁隗更多的是一个象征,就如同大将军一样,是一个能把各方势力团结起来的领袖。他一死,朝廷难免动荡。我相信很多人并不情愿看到袁氏在朝堂上独大。换言之,袁骠骑有得忙了。”
贾诩认真地听着,等对方的话告一段落,确定暂时没有下文之后,他提醒众人道:“还有一件事情,我们不能忽视。”
话音一落,就发现田畴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欲言又止。
“子泰猜一猜?”贾诩笑道。年轻人嘛,爱现,可以理解。
田畴倒有些不好意思:“袁氏把持朝廷以后,安插了大量的亲信。如今青、兖、豫、荆、扬诸州主事的,不是他们自己人也跟袁家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袁隗一旦身死,人心浮动避免不了。长史指的是这个?”
“呵呵,子泰思虑周详,不过,我指的不是这个。”
“哦?愿闻其详。”
贾文和一捋颌下须:“天子。”
“天子?天子怎么了?”朱广也忍不住问道。
“如果我没有记错,天子应该十六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