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传国玉玺

重生三国 宋默然 2071 字 3个月前

曹操到底是有大家风范,并没有立即哈喇子流一地,而是笑问道:“大将军何进在时,允诚你就是骑都尉,离开洛阳后又任济北相。此番讨董成功,回去以后少不得要加官晋爵另有重用。又为何情愿留守关中助我?”

鲍信闻之,未语先叹。

“像我这种人,学文习武,不就是想作个安邦济世的良臣,为君尽忠,为国效力,也博取自己身前身后之美名。”

曹操频频点头:“谁不是这样?”

“可惜啊,汉室不幸,国家多事。黄巾之乱八州并起,虽然一年之内迅速扑灭,但祸端就此开启。董贼虽然授首,但大河两岸估计也消停不了。我虽然愚钝,但也看得出来,这场动乱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平定。”

“按说,我正该投袁将军麾下效力。但昔日在洛阳,我那么劝他趁早下手,他都犹豫不决,白白错失良机,引出这场祸事来。他虽然名高,我看却不如曹公你。”

曹操心里虽然得意,但表面却不露分毫,问道:“本初有大志,有学识,有才干,又能折节下士,我怎么跟他比?”

“志大而才疏,好谋而无断,善交游揽士却不知人尽其才,还要我再说么?”

曹操哑然失笑。

荀攸此时才问道:“国相所将之兵,两万余众,若能尽数留下镇守关中自然是好。只是……”

鲍信是个急性子,不等他说完已经挥手道:“这个公达不必担心,我部两万余众,当然不可能都留下。听其自愿,有要回乡的,或另谋出路的,我不强求。”

荀攸进一步问道:“那,国相估计,最后能留下的有……”

“五千以上。”鲍信说得非常肯定。

闻言,曹操荀攸相视而笑。五千人,与多不多,说少不少,但现在而今眼目下,太珍贵了。

对鲍信的感激无法言说,曹操只有一句话:“我终不叫允诚后悔今日所为。”

其实,鲍信投靠曹操,慧眼识人,欣赏推崇当然是主要的。但从长远来看,也是出于无奈。去年在洛阳,他劝袁绍先下手为强,袁绍不听,他一气之下领军出走,已然得罪过袁本初一回了。

当然,袁绍并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人。看到他两万余部众的份上,甚至很可能会极力拉拢。

但是鲍信认定袁绍成不了大事,不愿为其效力。哪怕是回到济北任上,甚至是回到故乡兖州泰山郡,还是那句话,你避不开袁绍。兖州牧杨彪,虽说也是名门之后,但他和豫州牧黄琬,恐怕……

所以,与其如此,不如跟曹操留在关中。这片大地虽然凋敝了些,但却不像幽冀中原那样各方都想染指,以曹操之才,关中或大有可为?

里间正说着,外头又来报,说何颙来了。

阿瞒哥先前还有些忿忿不平,我也是名门之后,虽说爷爷是个宦官。怎么风头都让你们抢去了?

但现在,先有鲍信后有何颙,原来,我还这么招人待见?看来,留守关中是对的!

“何伯求可跟朱子昂关系不错。”荀攸这话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所指。

但曹操完全不以为然:“你要论与朱广的关系,谁比得过元让?”

与此同时,离曹军营垒不远处的孙坚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