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所以他体会不到大臣们这种心情。太后百官被迫西迁,都城宗庙俱遭焚毁,洛阳周边二百里内被扫荡一空,几百万的人口被残暴的军队驱赶着背井离乡!尤其让这些汉室大臣们难以接受的是,董卓暴虐活人也就罢了,居然连地下长眠的亡灵也不放过!
这一切,于大臣来说,是对他们信仰的残暴蹂躏!当一个人的信仰被摧毁时,那种痛苦是无法言说的……
便是堂上少不更时的汉帝,闻听太后西迁,祖宗陵墓被挖掘时,也不禁痛哭失声。
虽然很看不惯一群大老爷们哭得稀里哗啦,但朱广还是默默地立在堂下。直到太傅袁隗拿衣角拭去眼泪,哽咽道:“陛下,大将军,董贼丧心病狂,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臣请发南北王师,长驱关中!斩董贼传首四方!”
他一带头,堂上顿时炸开锅。大臣们泣血进言,纷纷表示出兵讨伐!
或许是习惯使然,这些人纵然在震惊盛怒之际,说话仍旧引经据典,听得朱广头疼。大步上前,声震明堂!
“陛下,大将军,各地勤王之军已经集结完毕!臣朱广,请天子诏,率王师以伐不臣!”
他长年修习,底气十足,此时咆哮出声,可谓振聋发聩!年少的天子,从他威严的声音和提拔的身形上感受到了一些安定,而大将军刘虞则从他果决的面庞上看到了一丝希望!
汉光熹二年二月中旬,大司马大将军,督北方四州事刘虞以天子名义发布诏书,命左将军朱广,右将军袁绍,分统南北王师西进,讨伐董卓,迎还太后!
为了激励这两位将军,刘虞颁出了重赏,先入关中者,加大司马,拜骠骑将军,封万户侯!
当时,云集在邺城周边的北方军队,步骑超过五万人。但朱广不可能都带走,邺城行朝需要保护,黑山贼需要防备,更何况,朱广还隐隐地担心着幽州的公孙瓒。所以,他只带了五千骑兵,两万余步军,将剩下的军队,留给了东汉最后两员名将之一,右车骑将军朱儁。
黄巾作乱时,皇甫嵩朱儁可谓是朝廷的两驾战车。正是他们两人合力,将八州并起之乱迅速扑灭。
剿灭黄巾之后,他母亲去世,因此离职守丧。守满起复,在朝廷担任了一些职务,在李敏之前,他还当过一段河内太守,击退过黑山军。因为生病,回洛阳休养,曾经避祸于朱广的东城军营。又随袁绍等人逃往豫州。
《讨贼诏》发布以后,同僚劝他,你都病成这样了,就别北上了。可他仍旧坚持来了,但一到巨鹿就卧床不起。直到最近,病情稍微好转,才到的邺城。
刘虞本来想让他统率北方军队讨董,朱广也乐于让贤,朱儁本人也表示,哪怕抱病出征,也要不破董贼誓不还。可袁隗等人坚决反对,万一征途上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军中无帅可怎么整?
刘虞慎重起见,只得作罢。
二月十六,朱广率步骑近三万从邺城行朝出征,刘虞亲自来送。于诸军之前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勉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匡扶汉室,再造河山!说到动情处,老太尉哽咽不能语,那一幕,感染了许多人。
但朱广是清醒的,在与刘虞执手作别时,他再三提醒老上司,一是密切关注公孙瓒,二是天子年少,必须置于大将军的保护之下。
左将军出征了,带着刘虞的嘱托,带着“持节”的特权,带着朝廷的期盼,率领并州狼骑和幽州突骑杀奔了西方。
贾诩早早地替他谋划好了战略,右将军袁绍率领南军从正面突进,由洛阳而关中。他则率北军,经河内河东,渡黄河直趋长安!这也是为什么在出征的北军之中,骑兵比例如此之高的原因!
再说了,跟西凉军团作战,若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那是绝难战胜的。因为朱广和袁绍此去要面对的,或许不止董卓,还可能会遭遇韩遂马腾。
就在朱广的北军刚出河内入河东境时,右将军袁绍已经向邺城行朝第一次报捷,声称南军已经攻陷了河南外围的轩辕关,由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率领的先头部队,甚至进抵洛阳近郊。
消息传来,行朝沸腾。
公卿大臣们都向大将军刘虞贺喜,说这是旗开得胜,好兆头!收复京师,指日可待!刘虞也很高兴,以天子名义嘉奖了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