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幽州牧

重生三国 宋默然 4552 字 3个月前

但是,在“忠厚贤良”的背面,刘虞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固执。具体就表现在对待“汉室”的态度上。原来的历史上,所谓的大汉宗亲们,哪个不想称王称霸?他们没有任何一个,身份比刘虞高贵,“血统”比刘虞纯正。

可刘虞却从来不作此想,哪怕有人捧着他,抬着他,求着他作皇帝,他也严辞拒绝。

对于已经日薄西山,江河日下的大汉,他有着一颗固执的忠心。

这一点,问题不大,也可以理解。

但关键在于,刘虞并不是能成大事的人。朱广相信,如果没有外力的影响,刘使君能够将幽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可乱世已至,幽州不可能独善其身。况且,历史上,此公最后的结局……

“子昂?子昂?”

“嗯?太尉。”

“想什么这么出神?”

“哦,幕下是在想,当日太尉征辟我时,说将幽州视为家乡一般,愿为幽州百姓做些实事?”

刘虞微微一笑:“这是自然。”

“既然如此,那就必须保证政令畅通,而要保证这一点,就必须集中权力,否则,不说旁人,幽州的太守们就未必遵从。”

各郡太守,都是两千石级别的高官。朱广此言,并非恐吓。

刘虞显然否认不了这一点,缓缓点头道:“确有必要,只是这事急不得,须得缓行。”

“太尉,此事恐怕缓不得。”田畴提醒道。

“为何?”

田畴一时欲言又止,朱广看在眼里,正当对方要说话时,他抢道:“使君,别的都可以放一放。但有一件最紧急。”

田畴看他一眼,闭口不言。

“那便是军权。”朱广继续道。“自与鲜卑议和,丘力居归顺,军队都各还本郡,由太守节制。倘若太尉不集兵在手,万一再有事变,难道要重复此前广阳危急,各郡不来救援的往事?”

这事想必给刘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思量一阵,便问道:“你具体说来。”

“这……”这倒把朱三公子给问住了。这还用具体么?你是幽州牧,天子授予你节制幽州军队的权力,你一声令下,谁敢不从?各郡的太守,好像还有谁具备跟你叫板的实力吧?便是公孙瓒,现在也只是升了骑都尉而已。

刘虞见状,便没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下去。其实,相较起军事,他更在意的是民政。幽州被黄巾祸害一回,又被二张搅了一番,百姓流离失所,户口有所减少,农业受创尤重。如果不能尽快恢复生产,幽州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这是多少军队也不能挽回的损失。

议毕之后,天已经快黑尽。齐朱两个出得幕府来,待离得远一些时,田畴在马背上问道:“子昂,先前为何阻拦?”

“难道子泰兄要告诉刘太尉,趁今时今日朝廷威信还在,赶紧集权?这话太尉能听得下去么?”

“若不加紧集权,万一真如我们当日所料,朝廷一旦大乱,失去对地方的控制。那时,就没有这么容易了。”田畴不无担忧地说道。

朱广轻叹一声:“这道理我如何不懂?可太尉的性格你还不知道么?”

田畴无言以对,当日二张举逆,情势危急,他也不肯动用特权来给各郡的太守施压。及至乱军攻破蓟县,他甚至不惜以性命来殉国!此等忠直之人,你要劝他“早作准备”?

前头两人就要分道,田畴勒停了坐骑,压低声音道:“子昂,诚如你所说,其他事可以缓,但这兵权,无论如何,必须控制在太尉手里。否则将来一旦有变,使君就被动了。我打算跟幕中几位前辈商量,这件事情必须争取。”

此事不但事关幽州前途,也涉及到幕府中所有幕僚的利益,相信大家会取得共识。朱广遂表态支持。

此后一段时间,田子泰多方奔走,取得程绪魏攸等人支持,共劝刘虞加紧控制兵权。齐周又出主意,称太尉若怕引起非议,可以找些由头。比如上谷的胡市即将重开,需要兵马驻守;又比如,二张的叛乱虽然大体平定,但零星的暴动仍旧持续不停;再有,黑山贼不断侵扰边境。利用这些问题,都可以冠冕堂皇地调集军队。

刘虞从幕僚所请,调各郡的郡兵共计两万余人,分别交给自己的从事朱广、鲜于辅、鲜于银统率。

但这次调动,并没有涉及到骑都尉公孙瓒的人马。因白马公孙救援蓟县有功,朝廷将他从涿县令直接升为骑都尉,免去了“议郎”这一过程。

这里头,是有原因在的。公孙瓒虽然之前只是一个县令,但他早就名声在外,所以前太尉张温镇压西凉叛乱时,才会将征召来的乌丸骑兵交给他节制。再加上幽州情况复杂,所以朝廷考虑到刘虞用人之际,这才直接提拔任用。

此时,公孙伯珪正统率八千步骑屯驻右北平,扫荡二张余党,兼备乌丸。

朱广根本没有想过要劝刘虞收缴白马公孙的兵权。因为即使他进了这言,刘太尉也不会听从,反倒惹人怀疑他是妒忌公孙瓒。

到少,到现在为止,公孙瓒在刘虞眼中,仍是一个能征善战,有勇有谋,且广有美名的下属。而公孙瓒对他,也还没有太大不满,更谈不上仇恨。

五月,刘虞派遣鲜于银引军进驻上谷,准备重开胡市。又因收获在即,恐黑山贼劫掠,又派朱广引步骑五千屯驻涿郡。

范阳之围时,朱广击退黑山军总帅张燕,如今他再临涿郡,消息一传开,黑山群贼还有谁敢来犯境?不仅如此,那冀州中山常山诸郡的百姓,饱受黑山贼侵扰之苦,闻听他驻军涿郡,又久慕刘虞贤名,竟大举来投。

在这个时代,人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朱广一边安抚,一边向刘虞禀报请示。

这一日,因有风传称黑山张飞燕要尽起大军,来报范阳之仇。朱广亲自带领云中骁骑巡查边界,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涿郡各地,收获如常。

“你们带军回营,叫佐军司马来见我。”范阳城外,朱广对张辽高顺等人说道。

“诺。”张高等人正要离开,朱广又想到,一进范阳城,那县里一班官员或地方大家必定又是宴请之类。遂改变主意,与他们一道返回军营。

未至营门,远远望见一群人拥在营门口,正与把守的士兵说着什么。见从事归来,士兵赶紧驱离人群,一时引发争执。

“你们先去。”朱广说完这句,便打马上前,询问原由。

“从事,这些人自称从常山来投奔,欲求见从事。”士兵禀报道。

朱广环视一圈,见有数十人多是青壮年,且都携带兵器。眼下防贼正严,可别让黑山贼钻了空子。遂不打算让他们进营,只在马背上道:“既是前来投奔,我营中有专人负责,带他们去吧。”

话音方落,那人群中出来一个青年,上前执礼道:“朱武猛,我等自常山真定而来,欲投从事麾下效命!”

“投军?”这倒让朱从事有些意外。近来,要投奔幽州刘太尉的不少,投自己军中的倒不多见。

“是!”那青年正色答道。“当年从事在苍亭曲阳征剿黄巾,我等便早有仰慕之心。如今闻听从事驻军涿郡,乡中同伴互相邀约,都愿从军立功。”

“哈哈,好志气。”朱广赞一声。正要使人将他们带下去考校收容时,突然想起,常山真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