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被动应战

国策 闪烁 1577 字 1天前

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裴承毅压根不想要主动权。或者说,杜奇威捏着的不是主宰战争进程的主动权,而是一根已经被点燃了的导火索。

果真如此的话,此时美以联军做的一切,都在裴承毅的预料之中,而且正是裴承毅希望看到的。也就是说,裴承毅肯定有更加长远的打算,为了达到目的,他不但耍想方设法的迫使杜奇威在南线开打,还要让杜奇威认为已经扭转了局面。

这个想法,让杜奇威出了一身冷行。

如果与他对阵的是其他人,哪怕是袁晨皓,或者苏劲辉。杜奇威也会立即否决开始的念头。问题是,站在他对面的是让他吃了几次大亏的裴承毅。半岛战争与印度战争的教还历历在目,杜奇威不可能不知道,裴承毅绝对是一个能够在开战的时候就能为如何结束战争做打算的将军。杜奇威多次惨败,输的都不是战术指挥才能,而是战略判断、以及战局把握能力。事实上,裴承毅本来就不是一个喜欢在战术上做文章的指挥官。严格说来,从半岛战争开始,几次很有创意的战术行动基本上都与裴承毅无关,他只负责提出目的,具体的战术策戈打手都是由他手下的参谋完成的。

毫无疑问,如此大的破绽,肯定是裴承毅有意暴露出来的。

想到这里,杜奇威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因为他知道,错误的行动,只能带来更加惨痛的失败。更重要的是,裴承毅能够对战局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也就有能力断定对手在慌乱之中可能采取的行动,从而做好相应准备。本站祈地址已更改为:慨除心,删敬请登法!

强迫着自己冷静下来之后,杜奇威把地面战斗打响以来的交战过程梳理了一遍。

因为是回忆过去的战斗,所以杜奇威可以尽量客观一点。

当他站在局外人的立场上来观察已经结束的战斗时,才猛然发现,共和国军队的进攻不但行云流水般的顺畅,而且环环相扣,几乎没有什么破绽。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各路进攻行动都进行得井井有条,简直就像是一支部队在作战。不管杜奇威是否愿意,都得承认,裴承毅策戎打手进攻的能力绝对是无与伦比的。

个这么出色的指挥官,肯定不应该忽略最重要的方向。

事实上,共和国军队在北面攻得越猛,表明裴承毅越不想输掉南面的战斗,因为只有在北面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他才能在南面有所作为。从整体战略上讲,只要共和国当局不打算向干掉韩国那样干掉以色列,就不会对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抱任何幻想。因为共和国当局确实不可能灭掉以色列,所以最终的结果不会对共和国好到哪里去。在此情况下,不管裴承毅是否愿意打手都得做好半途而废的准备。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国家利益。他只能在北面战场上大做文章。

也就是说,在裴承毅眼里,南面才是次要方向。

想明白这一点,杜奇威就猛然觉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