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西方不亮东方亮

国策 闪烁 1151 字 1天前

好景不长。刚刚缓过起来地花旗银行随同美国经济再次走上了下坡路。

20133年初。第一辆采用复合蓄电池与超导电动机地新概念轿车在中国诞生。参与联合研制地家中国汽车厂商预计在2013年年底到2011初之间陆续向市场推出实用型电动轿车。预计在2015年前生产销售150万辆。

随后。中国政府决定建设覆盖全国地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推广普及电动汽车。

这一年。中国地汽车年生产量达到2550万辆、销售量达到2430万辆、总销售额557c元。三项数据均超过了美国地1740万辆、1850万辆与5260元。成为名副其实地头号汽车生产与消费国。

面对中国地挑战,美国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

全球性金融危机结束之后,中国率先实施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从市场上收回过量投放的货币,防止出现资产泡沫。欧洲各国也先后转变政策,从刺激经济转变为稳定经济。当时各主要经济体中,还在继续刺激经济的只有美国与日本。

日本“情有可原”,毕竟日本是外向型经济,日元适度贬值对出口有利。

美国不收紧银根,反而继续扩大货币发行量,就显得有点“无法原谅”了。

然而继续增发货币,对美国来说也是非常无奈的选择。

在国内就业环境没有明显好转、国内消费相对疲软的情况下,美国必须依赖出口刺激经济复苏。增加货币发行量,使美元适度贬值,对刺激出口有很大帮助。对美国汽车工业来说更是如此,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与中国生产地全电动汽车竞争,只能压低销售价格。为了保证在账面上盈利,使投资者对美国仍然有信心,就只能通过美元贬值变相降低美国汽车的出口价格。

除了刺激出口之外,美国还得在科研项目上投入更多的资金。

为了使国内消费者购买“国货”,美国政府必须出台“消费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