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阐惊疑道:“难道此物,真有这等玄妙,能知一等罡煞之法?”
“那也不尽然。”
座师道:“你若向其询问详细法门,恐怕便得不到有用的答复了。”
应阐不由点了点头。
要知道,放眼世间任何一家宗派,一等罡煞之法,都是不传之秘。
此物若连详细法门,能够答得出来,那价值简直不可估量。
但他仍有疑惑:“但是,弟子观此书中,事及修行的问答,基本都是胡编乱造,为何却能准确答中,大哉混元至象罡煞之法?”
“此物来历恐怕不凡,能够落到你的手中,或许也是因为缘法。”
“不过……”
座师沉默片刻,才道:“我建议你,不要轻易使用此物。”
“有所得,必有所失,尤其这等奇物——”
他轻点着答疑书:“当你向其索求之时,可能‘它’已从你的身上得到回馈。”
“或许这书中有些疑问,正因‘偿还’不起,才没能够得到正解。”
应阐心中微微一凛:“弟子受教。”
“好了。”
座师摆了摆手:“心中有数即可,且自去吧。”
应阐闻言,也不再做耽搁,起了身来一礼,便退出了静室而去。
……
离开闻道斋后,应阐又往沧溟洞天跑了一趟,回到涵虚道场,便一头扎入静室之中。
虽然他才出关不过几日,但是新得罡煞之法,钻研起来焚膏继晷,也不觉有丝毫疲惫。
如此不过几日,对于如何凝煞、炼罡,应阐便已有了几分了然。
奈何,座师说他还要稍加打磨,才能修炼‘大哉混元至象罡煞’,果然不是虚言。
要知晓这熔炼罡煞之事,凶险万分,稍有差池,便有可能毁坏根基。
如若不然,修行之人也不必要凝炼法力,直至进无可进时,才会尝试熔炼罡煞了。
应阐的功行,已十分不凡,但他要修炼的,乃是一等罡煞,更是本宗五门真传,七种一等罡煞法中,最难成就的‘大哉混元至象罡煞’。
此法的难处,便在于其入门之时,就要各取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缕,同时行功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