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人,臣自然是忠心陛下,忠心朝廷。”李承佑丝毫没有畏惧,看向高安翔从容道。
转而环视殿内众人,最后看向乾熙帝道,“眼下国库亏空,陛下、群臣百官无时无刻不在冥思苦想,只为寻得一开源良策,以皆国库亏空之忧,微臣以为开海运便是最佳上策。”
“大胆,李承佑你简直居心叵测、胆大包天。”高安翔又怒道,看向乾熙帝,搬出大乾律法道,“请陛下速速降旨将李承佑抓起来,此人竟想擅自更改祖宗之法,其心可诛也!”
“祖宗之法不可变,臣等附议!”同意高安翔看法的官员纷纷附和。
只一瞬间,殿内大半官员已经站在李承佑对立面。
“都起来吧!朝堂议事,当畅所欲言!”眼看李承佑陷入危局,乾熙帝当前开口为其解围。
胡庆山义愤填膺道,“陛下,朝堂上允许畅所欲言,但并不是让有些人妄言,什么解除海禁商业年锐高达百万、干万,这都是蛊惑陛下的妄言,李大人如此大言不惭,居心叵测,实不该为我大乾臣子...”
李承佑借宋史据理一争道,“胡大人,在下所言句句属实,而且是有史可考,宋朝一代的史记便记录了当时海运的事实,胡大人若是不信,何不回去翻看宋史?”
“呵!”胡庆山冷哼一声,鄙夷不屑道,“宋时一朝已过去几百年之久,且不说宋朝是否真的存在,即使是存在,几百年之久的事情,既无考证,又无实据,怎可拿出来说事?”
“真不真臣暂且不议,且说宋时一朝文强武弱,对外战争连战连败,以至割地又赔款,这等羸弱的王朝,岂有军事武力保护海上航运?”
“天大的笑话,宋朝连外敌都打不过,还有军事力量用在海上?”
“陛下,臣以为史书上所记载宋朝海运,只不过是宋人编织出来的谎言...”
胡庆山短短的几句话,不仅反驳了李承佑,而且还否认了宋朝,同时还获得一群人的赞同。
李承佑只有东方和一个队友,任凭两人如何想要扭转乾坤,依旧没能被碾压的结果。
剩下唯一可能反败为胜的机会,就只有等乾熙帝站出来为他们表态。
只是眼下这种情况,乾熙帝显然不可能出声,支持更改祖制,必会被言官弹劾
虽然乾熙帝没有明确表态支持,但对于双方的态度模棱两可,让大家看出了端倪。
散朝之后,李承佑呵东方和走在一起,胡庆山还不忘在一旁嘲讽。
“李大人真是胆大妄为,竟妄想更改我大乾祖制,幸好遇到陛下仁慈,没将尔等捉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