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重下意识望向伽蓝寺的方向,小声道:“陛下还没走吧,这种话可别乱嚷嚷,本王还想安生过日子呢……”
青婉哼哼道:“怕什么,说说而已。天下那么多王公贵胄、世家大族,嘴上是没说着造反,但做的事情总是腐败国家,这跟造反有多大区别?尖锐的声音听不得,难道你们喜欢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元重干咳一声,“言重了,言重了,咱们还是说正事吧。”
元重不禁看向陆正,“若真能免除全国百姓的粮税,这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恐怕后世史书也会记载我等的功绩,流芳百世了……但具体施行方式,还是得好好商议一下。”
元重顿了顿,又摸着下巴道:“话说,安国变法新政之中,好像没这个,难道是施行没成功?”
陆正闻言道:“我有过提议,但条件不成熟。安国与魏国的国情不一样的。安国地方势力稳固,很多政策难以做到位。但现在魏国树立佛门正统,正好要清理规整各地方势力,能借机尝试一下大的改革……”
“如果魏国能免除粮税,那带来的影响定然涉及到整个天下,再借势宣扬一番,到时候可为诸国榜样……”
“那样一来,无论对魏国,还是对佛门,都有诸多好处,更能惠及天下诸国百姓,此功德无量……”
陆正不紧不慢道:“做事当想得长远一些,我相信魏国朝堂百官还有佛门高僧们都不是傻子,有的事情不是做不了,而是愿不愿意去做。”
元焘和元重在那里琢磨一番,心想这其中确实有不少可行性。
元焘道:“各地官府开垦官田,佛门寺庙充公的良田冠以佛门的名义,还是分开来算,总要顺带给佛门宣扬一番名声,不然那些僧人可舍不得……”
陆正点头道:“可以。还有就是免了粮税,严禁地方官府又琢磨其它法子在百姓身上加税,如此一来,再好的政令也成了别人去祸国殃民的手段。”
元焘郑重道:“我会注意的。”
众人又在那里商议了一番,提了不少政策方案。
这么算下来,元重发现这让那么多有钱人捐献的钱财都不太够使。
不过按照陆正的说法,一切的投资都会在未来有更丰厚的回报。
元焘理了一些思路,便带着元重等人离开。
元焘还准备去跟魏帝禀告,有的国策大事涉及到佛门之外,他一个太子还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做主。
可以说连魏帝都做不了主,还得和朝堂百官商量着来。
不然政令下去了,各地方官吏不配合的话,连一国天子也只能干瞪眼。
毕竟地方官吏是与当地世家大族更为亲近,而朝堂百官多是出自各州郡的大族……
种种权利关系网交织之下,即便天子诏令发到了地方,有没有效果还得看地方的作为。
欺君罔上、阳奉阴违之事,可以说自古有之。
陆正几人坐在院子里饮茶,刚才费心费口舌谈论一番,大家都有点口干舌燥。
云逍喝了一杯凉茶润了润喉,咂巴嘴道:“我说你们几个真是为天下百姓操碎了心,能想到这么多法子。”
云逍看向陆正,眼神意味深长道:“怎么感觉……如今整个魏国都在被你牵着走。”
毫不夸张的说,魏国最近的变动,以及未来将有的变动,都可以说是陆正在暗中推波助澜。
当然,也不能说是完全暗中,至少魏国某几位顶级大人物是知晓陆正的行为。
甚至是在某种程度上认可陆正的想法,愿意去那么尝试一下。
这可以说是一场博弈,赌魏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而陆正作为提议者,能让人愿意参与这样的豪赌,也是相当有能力了。
至少云逍觉得自己没法凭能力和手段,影响到一个大国的国运变数。
旁边的青婉撇了撇嘴,道:“要是真能牵着走就好了,哪里这么麻烦。”
青婉挥了挥小拳头,摇头叹气道:“还是实力太弱了,要是我们能只手遮天的话,还需要费那么多话?直接以力服人,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
“别说免粮税,什么税都给老百姓免了,把那些世家大族、地主乡绅都给好好改造一番……那样的话,天下太平盛世还会远吗?”
云逍眼神闪烁,心想这里可不是北域,这么大一个王朝不是什么软柿子,还是别想这些了。
这些说法,比造魏国的反还不切实际。
毕竟那些造反的势力,背后还会有什么世家大族支持呢。
陆正微笑道:“因地制宜,只要能迈出去第一步,那就是好的。”
青婉眨了眨眼,小声道:“你之前和魏帝聊了什么?”
陆正想了想说道,“聊了些天下局势,他答应了一些事,以后北域那边的情况,概不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