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琳倒也没藏着掖着,告诉王晶花,苏跃现在正配合香港来的大人物,一起物色有潜力的新人。
等公司正式成立之后,会分配给王晶花两三个艺人,让她带着在京城各处进行表演,如果能打响名声,或者水平达到了港岛人的要求,就可以在港岛母公司出唱片。
王晶花敏锐的察觉到了关键点:“那要是遇到实力很强的新人,直接满足出唱片的需求呢?”
“这个是苏跃和港岛人要考虑的事情,你就带好自己的签约歌手就行。”
懂了!
真正水平高潜力足的新人,根本轮不到自己来带。
再问待遇。
张静琳也不清楚,于是给苏跃打了个电话。
然后苏跃就给王晶花画了个大饼,说经纪人都是拿提成的,手下艺人挣得越多,经纪人就拿的越多。
只要他到时候努力联系演出,收入肯定不会低,而且还会越来越高!
这个待遇……
如果没有张延那边儿做对比,王晶花或许还不会觉得如何。
但又不给好资源、又不给好苗子、又不给好待遇,就干巴巴让自己带着人满大街找活路——这是不是差的有点太多了?!
而压断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张延两天后打来的一通电话。
电话里张延没有聊公司的事,而是提醒王晶花记得收看晚上的《经济半小时》。
虽然接到电话之后,王晶花就已经有所猜测,但看到张延作为当期焦点人物,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有些吃惊。
毕竟这可是《经济半小时》!
不过看完央视记者对张延的采访,王晶花也不得不承认,张延这个焦点人物实至名归。
单行本热销三十万册、光明方便面、借电视剧招商引资、宣传津门场上、一体化服务中心、中国火专辑……
王晶花这才发现,张延不仅仅是和电视台关系好那么简单,而是在津门政商两界都有人脉!
再加上他和摇滚圈的关系,这个唱片公司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占尽了。
是加入一家前途未卜的公司,从底层开始当牛做马;还是加入一家前途无量的公司,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是个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于是第二天上午,她就主动联系了张延,表示自己愿意加入圆梦唱片。
张延当时正在津门忙活《我为歌狂》的初步规划——这次他是节目组总策划。
接到王晶花的电话后,他立刻带着合同回了京城,然后又马不停蹄的,领着王晶花去了窦维家的老房子。
刚进过道,两人就听到了韩荭悠扬婉转的歌声,歌词底子变化不大,但却明显清澈动听了不少。
王晶花是第一次听到韩荭的歌声,她也说不出什么太专业的评论,如果硬要说的话,那就是‘抓耳朵’。
虽然是从半路开始听的,但她还是第一时间就听进去了——单是这种能力,就不是一般歌手能够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