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末期那小冰可能已经到了顶点。
很多人都说,明朝的灭亡是因为吏治的腐败,其实这只不过是因为小冰河时期带来的粮食减产造成的一个问题的总和。
就像每一个王朝开始那样,大明王朝。经过了几十年的战火,有大批的富有者财富被清洗干净,财富重新分配,土地也被重新分配,大量的百姓有了土地之后自然会开始欣欣向荣,所以开国前几个环节只要不大折腾,一般都会迎来一个盛世。
而等到了中期开始,这种好的迹象就会迎来一个考验也是一个转折,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土地兼并的危害就开始显现出来了。
粮食和财富主要集中在了那些大的地主手上,这些大地主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土地兼并也,就是三代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自己的产业。
而他们的产业通过他们自己的运作以及跟官府的勾结是不需要交税的。
到了这个时候,朝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没有办法向前几代那样征收到足够的税收,各种问题就会出现。
首先没有那么多税收之后边防,会开始出现松动。
一方面,是经过一两百年的承平日久边防,士兵再不复开国之初的锐气。
另外一方面由于没有仗打,不少军官就开始在内部出现腐化,他们会贪污军饷,甚至虚报士兵数量吃空饷。
这种问题一旦出现,就会像白蚁把整个堤坝侵蚀一样,战斗力急剧下降。
而北边那些异族看到这个机会必然南下,边防压力骤增,统帅就会向朝廷多要军饷,而朝廷这时候又会面临税收收不上来的难题。
怎么办?
那就得加征赋税加征的这部分赋税不会到那些富人头上,又会到老百姓的头上。
老百姓就会感觉突然之间开始收重税了,这个时候还不一定会有太多巨大的问题出现,只会零星出现骚乱。
甚至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遇上了天灾的话,对老百姓就是雪上加霜,一旦天灾出现,老百姓就只能卖掉田地来度过灾年,甚至卖儿卖女。
往往天灾都伴随人祸,人祸是如何出现的那些有钱的地主不会同情老百姓,反而会在灾情出现之时,以极低的价格从老百姓手上买土地。
这就是所谓发灾难财的,大部分的地主都是通过这种办法兼并大量的老百姓的田地。
那这个时候朝廷就会因为这么个问题,出现极为棘手的难题本身随着土地兼并,税收就越来越少。因为古代的税收主要是人头税跟土地税商税是很少的。
土地被那些不交税的权贵阶层兼并掉之后,基本盘就越来越少。
在越来越少的过程当中又会出现天灾人祸,那就更少,一旦税收收入上来,北边压力就会骤增。
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朝廷怎么办呢?
就只能是加征赋税,而官员们则会趁机掠夺百姓。
这些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地方上百姓不信任官府,官府的官员利用手上掌握的权利,借由朝廷加征赋税的机会掠夺百姓,形成恶性循环当中最恶劣的一环——朝廷信用崩塌。
一旦朝廷信用崩塌,地方上百姓看不到希望就会造反起义。
一个地方只要有一起造反起义,就会像星火燎原一样燃烧的全天下都是。
而到了这种情况之下,那就是积重难返。
所以一切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经济问题,还是钱的问题。
陈寒之所以要南下开疆拓土,就是为了给大明争取更多的机会。
只要保证了粮食产量不锐减,同时打压兼并土地这股风气大明王朝说不定能够走更远……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