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欧洲决战之年

英国派出了151艘舰船,而德国公海舰队则出动了全部主力的99艘舰船,双方在丹麦周边海域爆发激战。

在短短的两天内,英德双方的交锋交织着历史仇怨与荣耀,大炮的咆哮经久不息,将这片海域渲染成血与火的世界。

最终,凭借总体规模上的优势,英国海军成功将德国海军封锁在港口中,极大限制了其对外的航运能力。

这使得德国的战斗力,在长期高强度对抗中逐步削弱,海上战略的胜利,为协约国军事集团接下来取得的陆地之战优势,铺平了道路。

早在1916年2月21日,为了击溃法国,德国把法国军事重镇凡尔登作为进攻目标,扬言要把该地作为“碾碎法军的磨盘”,率先发起了规模空前的凡尔登战役。

双方展开拉锯战、消耗战,互有胜负,旷日持久,形成了著名的“凡尔登绞肉战”。

到了6月末,以英法为主的协约国军事集团为了减轻凡尔登战场压力,从侧翼打破僵局,又主动发起了索姆河战役。

从6月24日起,英法联军进行了持续7天的高强度炮击,消耗了数百万发炮弹。

1916年7月1日凌晨,在空中轰炸和地面炮火的掩护下,英法联军向索姆河两岸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德军在整个索姆河地区工事极为坚固,前期炮击中,德国守军并未受到重大伤亡,实力尚存。

英军进攻部队装备笨重,进政队形密集、行动缓慢,受到严重伤亡,第一天就在德军重机枪疯狂扫射下死亡近6万人,遭受当头一棒。

而在东线战场,数百万俄军与德军,奥匈帝国军队血战经月,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战场打着那一锅粥。

楚、美两国迎来了雪片般飞来的大额订单,连同北方神州,扶桑,广南王国,暹罗王国及南美各国,在这一时期都进入蒸蒸日上的黄金发展期。

大楚帝国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工厂拔地而起,车间日夜不停的生产,新建里的钢铁厂一座又一座相继投产,造船厂的规模迅速扩大。

欧洲战场吞噬了太多太多的物资,强劲的需求拉动市场起飞。

楚国当然是大赢家了,1916年这决战之年,整个欧洲上亿的人口卷入了战火,需求的物资简直是天量。

这不但将楚、美两国喂饱,还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被动的拖入了经济景气时代,这也包括北方的民国政府。

大楚帝国军事领域唯一的动向,是将剩下的七艘装备343亳米主炮的“昆仑山”级战列舰,分别配置给海外的红海舰队,西非舰队和新成立的地中海舰队。

新成立的地中海舰队得到两艘“昆仑山”级三期改进型战列舰,这是总计13艘装备343毫米主炮的“昆仑山”级战列舰中最新型号,在二十世纪初才相继列装大楚皇家海军。

掐指算下来,入列服役的时间还不足十年,已经全部沦为二线战舰。

大楚帝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主力,已经逐渐被装备381毫米巨炮的公爵级战列舰替代,而今已有两艘服役,三艘下水栖装,正在建造中的还有三艘四万三千吨巨舰,预计在明年全部下水栖装。

遵循着“一边建造一边改进”的原则,每一艘公爵级战舰都有所不同,呈现出小幅改进的特征,这正是大楚帝国皇家海军主力装备发展的特征。

新的地中海舰队母港设置在海法,这是地中海沿岸新建的一座港口,属于新的约旦王国境内。

在这个王国里,大楚帝国驻有半岛联军七成的兵力,不惜耗费重金修建了海法港口,以及海军战,海军仓库,海军船厂等一系列设施,更是新设立了地中海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