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恶劣的热带雨林气候,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
岛屿的北坡又是另外一处景象,高耸的雪山山脉顺着北坡,海拔逐级降低,形成了大片海拔800~1600之间的陆间高原,以及沿海地区的低地平原和湿地。
常年气候维持在21~24℃之间,年均温度变化值小,上下起伏也就是2~3℃,这里阳光充足,雨水丰沛,非常适合于发展农耕生产。
基于此
新置的府县绝大多数都位于岛屿北坡平原,呈沿海岸线一字排开的布置。
位于整个香格里拉岛南坡的只有一个府,即东港府,处于整个岛屿的东南端顶点位置。
由于海拔较高,这里终年气候温润凉爽,降雨量大致与江南地区差不多,没有冬天,也没有酷暑,是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
这一个多月巡视下来
大楚皇帝镇国会的印象很深,这整个香格里拉总督区经济发展中,呈现出典型的“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
新西安府和东港府设置时间长,积累深厚,地区经济发展水准远高于其他三府,呈现出一骑绝尘的态势。
新西安府的城市总人口超过百万,达到了107.65万,是岛上的最大中心城市,也是大楚帝国的第七大都市。
与之相比较
东港府就逊色不少,在1902年6月底前,城市保有人口68.82万人,在大楚帝国的城市排行中,已经排到了19位,差一点掉出了前20位。
这与飞速发展的帝国其他城市相比,逊色了不少。
可是与香格里拉总州区的其他三府相比,那真是三个手指头捏田螺……稳稳拿捏呀!
这三个府中,人口最多的也不过二十六七万,人口最少的北宁府只有8.74万人,还比不上东港府下面的富裕县。
原本大河府,万源府和北宁府是大楚帝国殖民地部安置新移民的重点区,伴随着大量华裔新移民的抵达,地区经济将会出现明显的快速增长。
可计划不如变化多。
在第二次东印度群岛战争胜利后,大楚帝国将移民重点放在了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原荷占区,用于填补当地土著人口的缺失。
原本分配给这三府的移民大潮,立马变成了涓涓细流。
这一年半时间
上述三府之地广大区域,分配到的华人新移民不足1.7万人,只能算聊胜于无了。
作为疆域广大的大楚帝国,其总面积高达1657万平方公里,远超法、俄、清三国,大部分领土适宜农耕,承载人口能力极强。
在核心的海南,宿雾,通州,爪哇四岛之外,大部分地区依然人烟稀少,有着几乎无穷无尽的未开垦土地。
仅以香格里拉岛为例,在全部78万平方公里的岛屿上,现有的开垦区域占比仅8%多一点,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可惜的是
未来十几年,香格里拉岛的深入开发计划,在大楚帝国殖民地部都排不到优先位置,只能暂时搁置。
排位靠前的自然是海南群岛,通州群岛和宿雾岛,以及新近纳入大楚帝国疆域的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和澳洲,全都处于上游位置。
处于下游的香格里拉群岛,其优先度充其量只能排在第八到第九的位置。
等到满足前述地区因应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浪潮所需的劳动力缺口,给香格里拉岛补充移民人口,鬼知道是猴年马月了?
现在的情形
已经不是三十多年前皖北李氏一门两总督的鼎盛时期,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尊奉皇命,1901签署丧权辱国的战败条约后。
心中郁闷难解,不久即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九岁。死后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
岳父李翰章于1895年告老还乡,早在1899年就病逝了,官场上早就人走茶凉。
北方神洲各地官府频频设置移民障碍,再加上清庭开放进入东三省的禁例,历史上原本就曾出现的闯关东大潮,如今再度呈现。
这进一步分流了陕晋鲁豫等各省的流民,使则南下泛舟出洋人口大幅减少。
当今时代的消息闭塞,民众大多愚昧迷信,非到万不得已的程度,谁愿意抛家弃子下南洋去闯一条生路?
再加上楚国移民政策的变化,相较于建国早期最高峰每年近400万的华裔移民,现在年均移民总数不足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