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要是真让米哈伊尔去捧那些贵族老爷们的臭脚,那估计也是万万做不到的。
老子可是人民群众啊!
后面的事暂时不去多想,只说现在的话,还是得先写点东西赚点稿费应应急。
于是,根据脑中的记忆,米哈伊尔忍饥挨饿,花了快一周的时间,总算是完成了怀中的这部作品。
为了安安静静的完成这部,米哈伊尔几乎已经花光了兜里的最后一戈比。
事到如今,他所有的希望都在这部上了。
而写是写完了,如何投也是一个大问题,好在原主虽然是个倒霉蛋,但作为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含金量还是不低的,接受的是高等教育,接触到的都是最新的思想,就连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指不定也就跟哪位大人物沾亲带故。
恰巧,米哈伊尔的其中一位朋友认识一位似乎比较有名的诗人,完全可以为他做一个引荐。
于是米哈伊尔走在了这块肮脏的街区,闻着众多的小酒馆传来的作呕的臭味,撞过一个又一个醉鬼,偶尔还能看到一两个妓女无精打采地卖弄着风情。
米哈伊尔感受着1844年的沙俄,感受着那个以前只存在于书中,那个严酷的冬天。
算是成长型主角,高压政策下,前期唯唯诺诺,后期重拳出击。
另外关于这一时期的俄国资料实在是太少,我已经尽力在搜集并且试着去还原这一时期的基本社会风貌了。
不过更多的还是从俄国的文学里面窥探,再就是这本使用了一些《罪与罚》当中的背景与人物,但肯定不是完全一样。
而关于这一时期的俄国,基本的脉络和痕迹我肯定是已经提前了解过了。
但大佬们要是有对这一时期的俄国的了解也欢迎补充。
非常感谢。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