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的难点不仅在于对答,同时对于考生的体力也是巨大的考验。他们需要竟日构思,部分人因精力不济,答卷后半多潦草。
朱由检没有考验自己,在下面转了一圈就撤了,不过就这已经算是非常给面子了,大明最近这几代皇帝都是怠政先锋。
世宗晚年,每殿试,多命阁臣拟题,帝但署名而已,未尝亲策也。万历皇帝仅提前拟定策题,由礼部官员代为宣读。像朱由检这样亲临现场当庭宣读试题的,难能可贵。
朱由检回去睡大觉,傍晚再来的时候,受卷官、掌卷官已经将考卷收齐,统一封存,而后由锦衣卫押送至内阁待阅。考生全部在场,没有擅自离场或提前交卷的。大明规定“殿试毕,进士出,不得私谒读卷官,违者论罪。”
考生们将会回到各省的会馆享受VIP至尊服务,等候传胪。大明的科举从一开始就有着浓厚的乡党氛围:商人会资助他们看好的考生,建设家乡会馆给考生提供住宿;考生考中之后,也会回馈家乡,给家乡争取有利政策。既然大家都这样玩,那么朱由检也要来一个入乡随俗了。
内阁大臣、六部尚书被朱由检任命为阅卷官,负责阅卷。其中有没有猫腻就不清楚了,不过如果有人可以说动帝国最牛逼的这几个人帮他舞弊的话,那么区区进士都算委屈此人了。而朱由检则是开始查户口,让太监把这三百五十三人按照地域户籍分类。
两天后,殿试答卷批阅完毕,内阁送来二十份进呈卷,让皇帝圈点调整排序,选出进士及第人选。朱由检直接拎着这二十份答卷来到了内阁,二十份怎么够,他要将二甲一网打尽!
朱由检的到来让文渊阁内的众大臣吓了一跳。他们改完卷子以后并没有散去,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皇帝有可能会选择困难,然后召见他们询问意见。然而他们却没有想到,皇帝没有召见他们,反倒是自己跑过来了。这是对他们的批改结果不满吗?他们可是很认真地参考了皇帝的意见啊?!
“陛下,这二十份进呈御览的卷子,莫不是有甚不妥之处?”毕自严起身拱手道。
“放宽心,且请入座,朕不过是一时兴起,想瞧瞧尔等批阅的结果,再将其重新排个次序罢了。”朱由检轻描淡写地说道。
“那你这不就是觉得我们批改的不公正,打算推倒重来嘛?”众人心中腹诽不已,面色都变得有些不太好看。他们批改没有费多大的劲,排序可是经过了好一番博弈,结果皇帝说名单作废?!那他们辛辛苦苦排个什么劲啊?“皇帝你又不是进士,就你那文化水平,你看得懂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