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黄忠:李辅导刘辅导,能教好我儿子

看他一眼,黄忠已年过五旬,须发半白。

纵有勇力,又还能剩多少?

不过既是李翊推举,刘备还是打算给黄忠一个机会,试他一试。

“适才李先生言老将军之勇,未知将军可否一试?”

黄忠一颔首,问怎么试。

刘备说道,“我叫人与你比箭如何?”

黄忠答,“可也。”

刘备即命人从军营里唤来牵招。

牵招乃刘备发小,常年在北地,善骑射。

也不打算欺负黄忠是一老卒,只以马下射箭,谁失准算谁输。

李翊又道,“堂中甚小,请移步校场。”

众人从其言,纷纷去到州府校场。

中途,李翊又拉张仲景同来。

张仲景本想留在府里看书,但拗不过李翊拉拽,只得跟从。

然手中仍舍不得放下书卷,依旧是边走边看。

黄忠、牵招各自入校场取弓。

黄忠目光扫过一眼,优先拿了一柄三石弓。

汉代一石约为二十八公斤,三石弓至少是九十公斤起步了,力量不可不谓惊人。

牵招暗忖,彼一老卒取三石弓来射,我若取之量轻,必遭人耻笑。

遂亦取三石弓来。

“远来是客,容你先射。”

牵招开口说道。

黄忠更不多话,只见他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

弓如秋月行天,箭去流星落地。

一箭正中靶心。

“彩!”

“好彩!”

在场来了不少看热闹的徐州官员,见黄忠一箭射中,无不发出阵阵叫好。

刘备看得尤是惊叹,所叹者非是黄忠箭术准。

而是感叹他使三石之弓,尚能举重若轻,完全不像是年过五十之人。

牵招亦不服气,即拈弓搭箭,一箭射去,亦中靶心。

“彩!彩!!”

看见是徐州将领射中靶心,主场官员们叫好声更是高涨。

这一局算是怼了个平。

黄忠道,“似这般射法,并无彩处,待我背射来!”

于是弯弓搭箭,背射一箭,亦中了红心。

“好射法!”

众人齐齐叫好。

适才一箭尚可称之为侥幸,此箭再中又当如何?

况背射一箭,难度更高。

刘备亦忍不住发出阵阵慨叹:

“好箭呐,古之养由基、李广射术亦未必过此也。”

于是,转向一旁的李翊说道。

“军师诚不欺我,这位黄将军的确是一匹千里驹!”

李翊笑道:

“此千里驹虽气概参天,然年过五旬,困守湘潭,不逢伯乐也。”

是啊……

刘备闻言,亦觉感慨。

他已认定黄忠是一个大才,却并未得到刘表大用。

或许有人觉得中郎将这个位置已经仅此于将军了,黄忠在刘表那里的待遇并不算低。

确实,李翊也只是军师中郎将。

黄忠这个中郎将严格意义上讲,是不算低。

但对黄忠而言,明显是不够的。

在刘备看来,这样的人才就应该带在身边建功立业。

而不是把他远远放在湘潭,浪费他的巅峰。

历史上的刘备,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黄忠是先登陷阵之才,刘备把他带在身边,攻打每座县城都能见着他的身影。

不过黄忠最巅峰的战役,当然是定军山斩夏侯了。

常有人说,斩夏侯渊没什么好吹的。

但先不论夏侯渊能力强不强,且看他当时在曹营是个什么地位。

夏侯渊当时是正宗的西部统帅,西部战区总司令。

当时西区的所有兵马都要听他指挥。

西区的将领,诸如张郃、徐晃、郭淮、杜袭等人,全部都得听夏侯渊的。

并且黄忠此战不止斩了夏侯渊,还有益州刺史赵昂、以及夏侯渊的小儿子夏侯荣。

这场战役的胜利,对刘备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它极大的挫败了曹军的攻势。

如果没有这场大胜,刘备当时是没法称王的。

不是汉中王没法称,是连普通的王都没法称。

这个说法一点儿也不夸张。

因为刘备当时的威望还不够,而这场大胜使得刘营名声大噪。

刘备在蜀地的声望也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

黄忠的战功背后是刘备的指挥,还有法正、黄权的谋划。

不能把功劳全部推到黄忠一人身上。

黄忠是一把尖刀,关键还得看用刀的人。

当然反过来,也不能把功劳全推到刘备、法正身上。

以致忽略了黄忠的勇名和功勋。

一场漂亮仗,肯定是多方各司其职,有效配合的结果。

那边箭术的比试还在继续。

黄忠、牵招已经各射了数支箭了,未分胜负。

然牵招渐渐脸红气喘,体力有些跟不上了。

射箭极为吃臂力。

牵招起于北地,更善游牧类的游骑射。

似这般开三石弓比较,着实令他有些吃不消。

刘备见此,赶忙上去说道:

“好好好!两位将军神射,备今日算是开了眼界了。”

“来人,赐酒!”

刘备及时叫停,保住了自家将领的颜面。

免得到时候输了,面子上不好看。

牵招接过热酒,一饮而尽。

“黄老将军神射,吾不及也。”

“此次比试,是牵某输了。”

黄忠也坦然受之,道一声:“承让。”

虽然最后的结果还是判了牵招输,但至少是私底下决出来的,没有明面上比出来。

这个结果已足够令人满意。

刘备乃对黄忠说道:

“汉升有此勇力,备佩服不已。”

即命人赐铁胎弓两挽,又赐铠甲一副。

黄忠谢过。

刘备再拱手揖道:

“将军气概参天,勇毅冠三军,何必困守湘潭?”

“今河南河北大战在即,正是丈夫立功名之时,何不留在徐州,与备一同建功立业?”

黄忠可不是田豫、赵云那样有道德枷锁的武将。

他就是一个标准的打工人。

基本是谁控制长沙就跟谁混,爱谁谁,无所谓。

并且到了黄忠这个年纪,上无父母,下只有黄叙一子。

世间更无牵挂。

面对刘备发出的邀请,黄忠并未马上答应,只是推托道:

“忠已年迈,须发斑白,已不堪为用。”

“恐有负将军重托。”

刘备闻言笑道:

“宝刀灿雪正是大展神勇之时,昔古之廉颇八十犹能够上阵杀敌。”

“况老将军年不过五十耶?”

“备实真心实意相请,还请老将军勿辞!”

正说间,黄叙快步走来,推了推黄忠的臂膀,央求道:

“……大人,徐州之地,风土宜人,不妨就留在此处罢!”

黄叙虽然年少,并非是不爱家乡,而是看出刘备很喜欢自己的父亲。

这可比刘表尊重他老爹多了。

更何况李翊对他还有救命之恩。

“早就听闻徐州人打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叙也愿留在徐州,习武从军,似大人一般,建立不世功业!”

不想黄忠闻言,却陡然色变。

一向对黄叙溺爱有加的他,此刻竟露不豫之色,厉声叱道:

“小子不行耕田劳作,不思读书用世,反耽于枪剑刀斧之下!”

“岂不知兵者凶危,一朝命丧,悔之无及矣!”

黄忠不想让儿子黄叙习武从军,自然还是因为知道兵事的凶险。

战场之上,刀剑无眼。

他哪里舍得老黄家这根独苗,上阵杀敌去?

黄叙却振振有词地解释道:

“大人在长沙时,专为护卫乡邻。”

“乡里左近多匪盗,叙每每见有乡民死于贼寇之手,便痛心疾首。”

“自那时起,叙便明白。”

“乱世之中,无依无靠,所能恃者,惟己身而已!”

“若能似大人一般,护得乡里周全,百姓康居,虽死无憾!”

好气魄啊……

刘备见到黄叙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志向,愿意为民请命。

这孩子真是一个可造之材。

只恨自己儿子早夭,后夫人一直无出。

不然也该教养似得黄叙这般有出息。

黄忠此刻脸色却已经铁青,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好。

如果他斥责黄叙,那不就显得他这个当父亲的没格局?

可若对他的志向予以肯定,凭心而论,黄忠是真希望自家孩子后半生平平安安的便好。

主要他是老来得子,妻子死后,又一直没有续弦,等于是独子了。

兼之这孩子自幼身体清弱,黄忠每日都提心吊胆,生怕孩子磕着碰着。

自然是对他心疼爱护的不得了。

所以,黄忠情愿自私一点,格局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