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曹孙刘三家联合,抗袁绍?

那即使是曹操、刘备也得考虑一下他们的战略价值了。

毕竟这两家肯定不希望在面对河北大军的时候,又面临南方孙吴的威胁,腹背受敌。

“那依公瑾之见,如何应对曹操、刘备?”

孙策耐心询问。

周瑜正色答:

“凡事皆要分清轻重缓急,今曹操、刘备皆不易图。”

“况其两家有联合之势,此诚不可与之争锋也。”

“若是打下豫章,则与荆州刘表接壤。”

“刘表与兄长有杀父之仇,这才是我们的大敌。”

“而曹操亦忌惮刘表在南方威胁其治所颍川,若是我们主动攻打刘表,定能得到曹操的支持。”

“诚如是,刘备也不好从中干预。”

孙策一颔首,大是认同周瑜的建议。

曹刘不好对付,就只能先对付刘表了。

何况荆州富庶,刘表守户之犬,与自己还有杀父之仇。

自己几乎没有理由不先打刘表。

“善,那就依照公瑾之言,遣使交好曹操、刘备。”

“然后即刻发兵先攻豫章,待拿下豫章之后,再发兵江夏。”

“斩黄祖,为吾父报仇。”

孙策雷厉风行,即刻定下了接下来的战略方针。

正说间,一名侯吏匆匆走进堂内。

“主公……”

嗯?

孙策一挑眉,沉声问,“何事?”

“许贡秘密上书朝廷的文书,适才被末将截住了。”

“许贡?”

孙策眉头微蹙,许贡自被他打败后,便只是安置在了吴郡。

之前他忙着打会稽,所以一直没腾出手来处理他。

“什么文书,拿来我看!”

侯吏将许贡上表的文书,双手奉给孙策。

吴郡太守许贡上表汉帝,言道:

“孙策枭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

“若被召不得还,放于外,必作世患!”

这是一封表章,一般会放在木匣子里面。

驿吏是不可以随便查看官员表章的,但孙策任命的驿吏可不讲究这个。

他看得就是你吴郡太守的表章。

发现不对,马上就拿了交给孙策。

孙策看罢,勃然大怒。

“此辈怎敢使计害我!”

说罢,将表章重重摔在地上。

表文中心思想就一个,把孙策召到朝廷去。

这显然不符合孙策的核心利益。

把他困在京师里圈养,实在太阴险了。

其实历史上孙策“小霸王”的外号,就是来源于许贡这封表文。

许贡在文中把孙策比作项籍,但这却并不是在夸他。

因为项籍是汉高祖的敌人,在当时属于反贼。

而孙策打江东,恰好被本地士族定义为作乱。

所以孙策看了这封表文后,才会如此生气,这戳中了他内心的最痛处。

“来人,将许贡带来!”

孙策一声令下。

少时,两名武士将许贡带进了大堂之内。

许贡见孙策麾下文武都在,自己内心里也有点犯怵。

走至近前,诚惶诚恐地向他拜道:

“……贡见过孙将军。”

孙策怒目圆瞪,嗔目而视,厉喝:

“许贡,吾待你不薄,缘何使计害我?”

许贡被吓了一大跳,忙躬身拜道:

“将军此话从何说起?”

“贡哪里曾使计害过将军?”

孙策冷声笑道:

“汝上表,欲使我归朝廷,困我于京师。”

“还敢说没有吗?”

许贡咬咬牙,抵死不承认。

“本无此事,奈何非要强加于我?”

孙策将表文取出,冷笑道:

“表文在此,汝还敢抵赖吗?”

许贡见此大惊失色,惶然道:

“此乃我上书朝廷的奏文,汝怎敢擅自拆开来看?”

孙策弯唇道:

“吾若不拆开看,怎知汝暗藏祸心,意欲加害于我?”

“今日事败泄露,证据确凿,汝还有何话说?”

许贡默然不能答,似对此事已经默认了。

孙策见状,更加恼怒,即命武士将许贡绞死于殿上。

许贡见此,骇然失色。

“孙策!吾乃朝廷任命的吴郡太守,汝竟敢杀我?”

“汝有什么资格审判我的罪过?”

孙策背着手,冷声笑道:

“汝欲害我,我岂能留你?”

“况你乃败军之将,已不再是吴郡太守了,我已命我麾下将领朱治为吴郡太守。”

“上奏朝廷的表文已经发出,你便安心去吧。”

许贡涨红了脸,气得直跺脚。

“汝……汝这犯上作乱的逆贼,侵吾吴土,还要夺我官位。”

“公道人心何在?”

孙策斜睨他一眼,澹澹道:

“公道真理不在人心,是非曲折在乎实力。”

说完,两名武士将许贡架起,将他生生绞死在了殿上。

叔父吴景走过来,有些担忧的对孙策说道:

“伯符,这许贡在当地颇有名望,纵然要杀他,也该先奏朝廷,审明其罪。”

“擅自将之处死,未免太过鲁莽了些。”

孙策对此却不以为然,“杀便杀了,何必多言?”

微微一顿,又道,“况本土大族,不能容我,视我等为逆贼。”

“早晚要与之一战,不如现在就直接动手。”

与李翊帮助老刘,抚慰徐州各派不同。

孙策在江东处理本地豪族的方式更加简单粗暴,那就是杀杀杀。

史书叫,“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

史书上对孙策屠士族简单概括为了,是孙策想要立威。

但这只是浅层原因。

孙策不是傻子,他知道当地豪族意味着什么。

但他没办法像李翊那样,一一抚慰各派。

因为时间不等人,孙策起兵必须要快。

其次,江东大族极多,孙策很难一一抚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孙策不具备抚慰这些大族的条件,他只能选择乱杀这一条路。

孙策并不是江东的世家大族,他带着江淮的人,却跑到江东去称王称霸。

属于名不正言不顺,是犯上作乱。

吴郡许贡、会稽王朗、扬州刺史刘繇都是朝廷任命的地方官。

抵抗孙策,属于是为国讨贼。

当地的士族当然也拥护他们。

要说靠强硬手段压制本地世家,也不是没有先列。

比如刘焉入益州,杀本地豪强十五户。

刘表单骑入荆州,杀江南豪强五十五人。

两人都选择了同样的操作。

外地君主到了本地,就是得杀当地地头蛇来立威,不然镇不住。

但刘表与刘焉在立完威后,都选择了及时收手,开始抚慰本地豪强,恩威并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