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大唐变天,顾靖立威(求月票)

从一个帝王的角度而言。

李世民无论是从文韬武略而言,亦或是功绩也罢,再或是能够走到今天还保持着自己的初心,便已经说明了他的不凡。

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帝王,如今终也是到了垂垂老矣的时候。

思绪至此,顾靖不由得便低下了头,默默擦去了打转的泪水。

“国事当定,不可再犹豫。”

李世民并未去管顾靖的动作,就这样默默的看着他,说出了自己这些时日来的判断:“太子固执,虽有能,但却亦是偏激。”

“他若继位魏王必死,无人可挡。”

“届时——”

“我大唐后世皇族兄弟相争万难阻挡。”

或许是因为他面对的是顾氏子弟,李世民也没有丝毫的隐瞒,将自己的想法完全说了出来。

这是一定的。

玄武门;东宫与魏王相争。

大唐已经有连续两代人陷入了这种怪圈。

如不加以干涉,后世的子弟争斗绝对不会少。

人性如此,无人可以阻拦。

顾靖眼神微微一变,并未开口多说什么。

“莫觉着朕此言突兀。”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疲惫,仿佛承载着千钧重负,“太子……肖似朕当年。”

他顿了顿,眼中掠过一丝痛楚,缓缓道:“前些时日,他曾言:若朕废黜其位,他即刻便赴昭陵自绝;若留其位,他日……必反!”

那字字句句,如刀似戟。

“这般心性,”李世民重重叹息,带着无尽的失望,“如何托付这万里江山?”

他疲惫地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只剩下冰冷的决断:“至于魏王……更是不堪其用!”

后悔已然无用,李世民已经接受了现实。

这也是他将顾靖召来的原因。

“你觉着当如何处置二人?”李世民再次睁眼看向了顾靖。

杀,自是不可能杀。

这可是他自己的儿子。

而且到了如今,李世民也明白这其中有着自己的过错。

他现在就是要找出一个最合适的处理方式。

李泰倒是还好。

主要问题就是李承乾。

他嫡长子的身份摆在那里,再加上这种心性以及他说出的话,就像是在逼着李世民狠下心一般,已经成了李世民的一块心病。

闻言,顾靖的表情也是不由得变了变。

看着眼前这形似枯槁的帝王,他沉默了良久,最后才终是下了决心,沉声说道:“前些时日岭南曾送来消息。”

“称——大船即将铸成。”

“太子殿下曾与先父学习兵法,先父夸赞其天赋极高。”

“虽有足疾,但或可为一方统帅。”

“陛下可让太子出海。”

“若太子殿下当真有能,定可为海外开创基业。”

——出海!

这是当前最合适的选择。

李承乾的性子无论是去到哪里,等到李世民崩世之后,都一定会造反。

除非是真的杀了他!

而出海则不同,大海无边无际,危机四伏。

这也是顾氏即将要踏足的领域。

是当前最好的处理方式。

听到这话,李世民的表情顿时就复杂了起来。

他虽然老了。

但是也能瞬间明白这其中的得失,哪怕明知道这是最好的抉择,但内心也忍不住的发颤。

这可是他的嫡长子啊。

前往大海?

那岂不就是九死一生?

李世民确实保持住了初心,踏海之事他也一定会做,但人又岂能免得了私心呢?

人向来就是如此。

无数的思绪不断闪过,李世民顿时便沉默了下来,难以做出抉择。

“陛下,以太子的性格”

“若得知此事。”

“定会毫不犹豫的答应。”

顾靖低着头,再次开口说道。

他并未说的那么直接。

但李世民也明白他的意思。

就像是当初他对李渊的想法一般,他想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让李渊后悔。

显然,他确实是做到了。

以李承乾的性子,自是不会有半分犹豫。

李世民眼眶再次泛红,深深叹口气,忽地摆了摆手。

“你且去吧。”

“着你提领御史台,查办近日诸事。”

“凡有不遵法度者——”

“绝不饶恕。”

话锋忽转朝政。

顾靖沉默片刻,目光微动,朝李世民拱手道:“臣告退。”

“还请陛下保重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