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小万历:轻惩还是重惩,完全取决于

手段过于血腥。

当年太祖皇帝时期的官员们都不敢这样做。

各个衙门的官员们之所以情绪激动,无人为殷正茂说情。

还因被砍的四人涵盖司礼监、都察院、六部中的两部,许多地方州府的监察官员便是这个配置。

他们要不弹劾,可能下一个被砍头的就是他们。

这种行为必须要制止。

向来不喜说脏话的冯保知晓此事后,在司礼监臭骂了殷正茂一刻多钟。

全朝上下,他最厌烦的就是殷正茂。

他与通州仓场太监高锦的关系虽然一般,但从司礼监走出去的监察官代表的乃是皇权。

殷正茂没有资格斩杀代表皇权的太监。

沈念虽没有动手,但仍旧未逃过弹劾。

殷正茂是主罪,他便是从罪。

沈念罪名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殷正茂罪名的大小。

此外,京师的官员们还不知丁元植已经自杀。

纷纷上奏称:丁元植为博虚名,掀起动乱,延误漕船通行,理应处以极刑。

……

内阁值房内。

放置奏疏的桌子上已堆成了小山。

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三大阁臣都无奈地皱着眉头。

他们知晓殷正茂与沈念是为了平息民意,是为将此事闹大引得朝廷注意,进而颁行抚恤漕河劳力的条例。

但此事,让他们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个人去解决,都不会造成当下这个结果。

殷正茂做事暴躁,沈念做事疯狂,当朝除了这二人,没人能捅出这样难以缝补的大窟窿。

外加,殷正茂与沈念在朝堂中的人缘本就一般。

而今无视大明律法,擅自砍下四名官员的脑袋,根本找不到不惩他们的理由。

不惩不足以正大明律法。

吕调阳轻捋胡须,缓缓道:“此罪即使再轻惩,殷阁老估计也是要退阁了!”

“既然保不住大的,我们便努力保小的,可莫让子珩贬职外放了,当下,翰林院离不开他,新政离不开他,陛下更是离不开他!”

张居正与马自强都非常认可地点了点头,在他们眼里,沈念的价值要比殷正茂大。

张居正缓了缓,接着道:“二人被惩事小,然漕运事大,咱们也该好好想一想如何能够平息民怨,也该整顿整顿漕运了!”

片刻后。

张居正三人将内阁的奏疏,未经票拟,全部带到了文华殿。

当下,他们只有等到殷正茂与沈念归来,讲明具体情况,才能拿出一个解决事情的办法。

……

近午时。

殷正茂与沈念赶回了京师,二人迅速洗漱一番,换上一套干净的官服,直奔文华殿。

……

文华殿内。

小万历坐于御座前。

翰林修撰王家屏以起居注官的身份站在东南侧,冯保站在另一侧,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皆站于下侧。

殷正茂与沈念大步走到殿中央,朝着小万历行跪拜之礼。

“都起来吧,弹劾你们的奏疏都快将朕的桌子压塌了,解释解释吧!”小万历黑着脸说道。

二人平息暴乱,使得漕运恢复正常,圆满完成了小万历交待的任务。

但却也捅了一个天大的窟窿。

小万历令沈念前往,本是防止殷正茂脾气上来冲动杀人,没想到沈念不但没阻止,反而主动要求砍人。

若不是殷正茂不愿令沈念与他分摊罪责,沈念定然也会砍人。

这些细节。

锦衣卫百户石青在奏疏上写得一清二楚。

他虽听殷正茂与沈念的话,但只忠于小万历。

小万历不想惩罚二人,但二人违背法令,已是事实,不得不惩。

惩轻惩重,就看二人如何解释了。

当即,殷正茂便解释起来。

这位六十五岁高龄的“蔫坏”老头,能文能武还能哭。

其声泪俱下地将马头集渡口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着重突出漕运劳力们的无奈与无助,并将被砍那四名官员的丑陋行迹全揭露了出来。

沈念作为补充者,主要负责讲述丁元植吃砒霜自尽与七十三岁高龄刘伯自杀以及二人的诉求。

一言以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