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天下读书人皆相信的公平,才算真正

曹威将这些情况整理成文后,连忙奔往了禁中。

……

近午时。

文华殿内,小万历正在批阅奏疏。

沈念站在一旁记注起居,兼或为小万历答疑解惑。

就在这时,忽闻曹威请见。

小万历以为已抓到了那个造谣者,当即大喜,道:“宣曹威!”

曹威快步入殿,面色严肃,然后便将赵承砚尸谏之事道了出来,并呈递上了赵承砚的绝笔信。

“陛下,此事经由顺天府夫子学子之口已然传开,诸多书生士子自发前往顺天府文庙悼念赵承砚,想要压下去,降低影响,恐怕是行不通了!”曹威汇禀道。

小万历眉头紧皱,想了想,道:“宣三位阁老与礼部尚书马自强!”

随即。

小万历习惯性地将赵承砚的绝笔信递给了沈念。

沈念看完后,微微皱眉。

赵承砚这番行为,显然是预谋为之。

他先是伪造登科录贴于文庙东墙,然后又在读书人聚集的天圣寺撰写题壁诗,目的就是引起京师读书人的关注,将此事闹大,让更多人站出来抨击当下的科举不公。

他知晓,若只做这两件事。

待朝廷抓住他,给他扣上一个“因屡次落榜,心生怨恨,故而诽谤朝政”的罪名,此事就能平息。

故而,他选择了尸谏。

从绝笔信的字里行间,沈念看到了赵承砚的无奈,看到了他对当下科场弊病的恨。

或许有屡试不中的原因,或许有轻生博名的原因。

但赵承砚所言的关节贿赂、冒籍跨考、鬻牒纳粟,确确实实是发生在底层的真实情况。

此事若不能妥善处理,明年三月的会试可能会爆发出更大的矛盾。

不多时。

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马自强四人来到御前。

曹威将此事又向四人汇禀了一遍。

小万历看向四人,道:“关节贿赂、冒籍跨考可是真?是不是有官员瞒着朕?当下科场舞弊已逼得生员要靠尸谏来倾诉冤屈了吗?”

小万历非常不满。

他之所以不提鬻牒纳粟(即富家子弟通过捐纳财货进国子监为监生便可直接参加乡试),乃是因此条为当下实情。

就在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还在思索时。

张四维率先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此事乃是一个平庸秀才因多次不第而对朝廷生怨,进而谋划的一系列使得天下读书人仇视朝廷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