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美差!使坏!朝鲜国来了两个修史官

九月十五日,黄昏时分。

主持官申时行宣告为期七日的百家议政正式结束。

朝廷将会以最快的速度拟定出饬学新策,让合乎新规的民间书院继续运行,让生员们在遵循某些规则的前提下,自由言政。

书生士子们无不欢欣雀跃。

因这次百家议政。

他们才真正了解了朝廷,了解了朝廷的困难,了解了朝廷内还是有很多想做实事、正在做实事的官员。

张居正等官员也都甚是欣喜,根本想不到此次议政能取得如此良好的效果。

原来对抗不同政见的最好方式,不是消灭他们,而是化敌为友。

这将使得新政更加顺利。

当然,若新政之策中有害民之策。

官员们只说不做,言行不一,将还会遭到天下读书人的痛骂。

百家议政后,最不高兴的一类人。

应该就是那些靠着特权兼并土地,靠着官威贪墨民脂民膏,为人做事皆与天下百姓对着干的达官显贵。

经由此事后,他们必将收敛,而朝廷也一定会寻一个恰当的时机对他们动手。

……

当日黄昏,沈念收到消息。

为迅速出台饬学新策,明日免常朝。

与此同时。

很多书生士子都未曾离开京师,他们想看一看百家议政之后,朝廷会如何解决民间书院与生员言政之事。

……

九月十六日,五更天。

阿吉赶着马车,带着沈念出现在都察院的官廨前。

海瑞今早便将出京巡视山西。

片刻后。

门口出现了海瑞的背影,吏科给事中姚斌也在,他将随海瑞一同巡视山西。

此外,还有数名随行的锦衣卫。

他们除了护卫海瑞与姚斌外,还将照顾二人的衣食起居。

锦衣卫代表的是皇权,山西若有人敢对二人不利,那锦衣卫绝对能掀翻山西的天。

“海老!”沈念尊敬地拱手道。

海瑞笑着道:“子珩,你的国病论仍在我耳边徘徊,老夫常想常新,越品越有道理!”

“我……我也是!沈编修,实乃真士大夫也!”姚斌也说道。

沈念笑着摇了摇头,道:“都是为了大明天下,如今仍是任重而道远。”

“姚给事,此去路远,你一定要好好照顾海老,海老年事已高,千万不能累着了!”

“放心,有我呢!”姚斌拍着胸膛说道。

“老夫心劲高着呢,身体绝对没问题!倒是你,身在京师,一定要注意,莫被一些奸人用计陷害了!”海瑞提醒道。

“晚辈明白!”沈念认真地点了点头。

如今的他,是位不配功。

小万历、张居正、马自强等人可能都在想着历练沈念,让他迅速擢升,拥有更大的权力,也承担更大的责任。

但也绝对也有一群人,巴不得看到沈念出问题,被惩,被贬,被外放。

就在三人寒暄之时,不远处驶来了一辆豪华马车。

然后,张四维从上面走了下来。

三人对张四维的到来,都感到有些意外。

“张阁老!”三人同时向内阁阁臣张四维拱手。

在没有张居正在的情况下,官员们见到张四维都唤其为张阁老或凤磐公。

张四维点了点头,看向海瑞道:“老夫听闻海佥院今早离京,特意前来相送!”

“多谢张阁老!”海瑞微微拱手。

张四维从怀里拿出一封书信,道:“此乃老夫的亲笔信,若遇到我张家人或老夫的同乡门生,拿出此信,他们必将全力配合。”

“海佥院尽管查,若真有老夫家属的亲眷犯罪,无需有任何顾忌!”

此刻,锦衣卫就在旁边。

这里的一言一行都会传到小万历的耳朵里。

张四维是在表现自己的大义凛然,甚至可以大义灭亲,实则他私下里应该已安排好了许多事情。

海瑞听罢,并没有立即接过书信,而是躬身拱手道:“张阁老放心,有陛下交待的‘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八个字在,下官一定严查严办!”

“下官巡察山西,有《大明律》即可,无须其它。”海瑞直起身来。

此话一下子噎住了张四维。

他没想到海瑞是一点面子也不给他留。

他看向吏科给事中姚斌,后者将脸扭到一旁。

他作为弹劾张四维的科官,就更不可能接张四维的私信了。

张四维一脸郁闷。

他若将此信再揣在怀里,别人知晓此事了,没准儿还以为他写的是一封让海瑞巡视山西时手下留情的书信。

就在张四维尴尬之时,忽然看到了一旁的锦衣卫。

唰!

他将书信塞在一名锦衣卫的身上,后者连忙接在手里。

“慢走!”张四维说完,便迅速离开了。

那名锦衣卫有些懵。

不知是该将此信交给海瑞,还是转身交到宫内。

沈念笑着道:“海老,此信还是留着吧,没准儿在山西还能派上用场呢!”

听到此话,海瑞不再多言,朝着沈念道:“子珩,老夫走了,期待我们下次见面!”

“好,下次我请海老吃顿好的,海老万万不可再推迟了!”沈念说道,昨日沈念欲设宴给海瑞送行,却被婉拒。

海瑞顿时笑了,笃定地说道:“行!吃你的饭,老夫心里踏实!”

当下。

能做东请海瑞吃饭,比请三大阁老吃顿饭都要难。

片刻后。

沈念望着远去的马车,喃喃道:“希望一切顺利,山西对大明太关键了!”

……

九月二十日。

在官员们熬了数个通宵后,终于推出了饬学新策《饬学七十二条》。

此条例。

对民间私人讲学与生员议政都有了详细规定,也涉及对一些民间学说或肯定或封禁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