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离着七八步,三人下了台阶,老人边握手,边往后看了看:“郝教授,今天没带专家?”
“这位就是。”郝钧指了指林思成,“陈总,你别看他年轻,眼力绝对够用!”
真的假的?
老人狐疑了一下,又伸出手:“年轻有为!”
林思成笑了笑:“你过奖!”
两人应该很熟,近似于半开玩笑,郝钧并没有过多的介绍林思成,只说是朋友。
陈总也没有多问,寒喧了几句,带着他们进了客厅。
装修的很别致,也很有品味。
谈吐也很文雅,也并没有因为林思成年轻而忽略他。包括一对儿女也很有涵养,不太符合印象中煤老板一贯的气质。
沏了茶,又聊了几句,陈总让儿子取了东西。
小陈总出了客厅,差不多五六分钟,抱了一口盒子进来。
尺寸不小,脚步很沉,估计挺重。
放在茶几上,打开盒盖,一方青石盖砚映入眼帘。
很大,直径约有二十公分左右,通高约有十四五。
石质呈棕青色,砚盖六条飞龙相互纠缠,六只龙头向心,共戏一珠于盖中。
底部三足,盖沿铭夔龙,砚沿纹连云纹。
郝钧取了出来,摆在林思成面前,揭开砚盖后,又拿出放大镜。
林思成接过来,顺手打了一道光。顿然,石现呈现出一种“棕中泛红”的视觉感。
然后,他又将砚池翻了过来,平放到软布上,拿着放大镜仔细对比。
郝钧不慌不急,陈总的表情却越来越怪:还真让这个年轻人看?
之前,他真的以为郝钧在开玩笑。
惊奇归惊奇,但尚不致于大惊小怪,四个人安安静静,默不作声。
这一看,就是十多分钟。
林思成直起腰,又往砚盖上打了一道光:“石质为砂岩系石灰岩,一般时呈青灰色。但石中含有长石与石英晶体,雕好后又精心打磨,几乎达到了‘镜面效果’的程度,所以遇到强光时,会产生色差效果!”
“盖顶六龙交缠,龙身为立体圆雕。龙鳞如蓖纹,雕法为分层减地法。边底饰夔龙与云气,这是高浮雕结合线刻……”
“底为三足,复合砚池:底部研墨,侧槽存水……砚盖与砚身采用榫卯咬合……”
林思成关了手电,稍拉开了点距离:“东汉后期的洛阳青泥石砚!”
“对,公司的吴老师也说是东汉后期……”郝钧猛点头,“然后呢?”
哪还有什么然后?
林思成顿了顿:“无角,三爪!”
郝钧愣住,下意识的往前一倾:是自己眼花了,还是林思成不识数?
数一数脚趾:一、二、三、四、五!
再看角:分生多叉,状如掌状……
陈总,包括两位小陈总,都瞪圆了眼睛。看看林思成,再看看砚盖,再看看林思成,再看看砚盖。
林思成没说话,在郝钧的包里翻了翻,拿出了一根钎针和一只打火机。
然后往前一递:“陈总,谁来?”
郝钧愣了一下,其他三位盯着针,脸色微变:龙角和龙爪,都做过手脚?
好久,陈总接过针:“哪里?”
林思成指着砚盖:“十二只龙角,全部是后加的。而但凡外伸,有明显爪纹的龙爪,也全是后添的!”
后添的……看不出来啊?
郝钧又低下头:角纹很自然,爪纹更自然。包括角与爪的刻线中的包浆,与它处并没有什么不同。
正狐疑着,陈总捏着针,顺着龙角用力一挑。
但没挑动?
“陈总,得烤一下,环氧树脂粘的,不是一般的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