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出不了门,抬不起头

真正的目的,绝不是防御,而是为了随时从胶济铁路,发动对铁路沿线的突袭。

八路军如果不管小鬼子,小鬼子就会肆无忌惮的在附近抓人,烧房子,捣毁农作物。

你要派兵阻挡,必然就把战场放在了青岛,烟台这样重要的港口城市附近。

这样无论鬼子在兵力,在后勤,还是在呼叫支援上,都有极大的优势。

“说白了,鬼子想逼我们出来,在烟台,青岛,胶济铁路附近,跟他们决战。”

其实在济南附近的胶济铁路搞事情,八路军是有信心压制鬼子的。

把津浦铁路济南城的两头给他瘫痪,再把用兵力,强攻胶济铁路薄弱的地方。

然后把济南鬼子引出来,打一场大战。

八路军吃亏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一旦把鬼子赶出了济南。

等于是给鬼子减少了一个负担、

他完全可以把兵力重点,放在冀中地区和胶东地区。

层层推进。

八路军可以转移,但是老百姓不可能大范围,远距离的转移。

鬼子不惜代价,破坏根据地。

后果还是很严重的。

总部机关最后发现,把鬼子留在济南,利大于弊,只不过济南附近要留守得力的部队,随时准备跟出城扫荡的鬼子血拼。

“胶东地区,三面临海,本来回旋余地就比较小,鬼子战略执行的初期,向阳肯定不会跟鬼子硬碰硬,但是鬼子在初期得手以后,压缩了根据地面积,会不会转变计划,派出重兵,突袭我根据地,这就不好说了。”

“鬼子的细菌战,在胶东都没有冒起一朵浪花来,这种传统打法,向阳肯定会有办法的。我在路上听说,向阳已经把青岛,烟台部分老百姓,朝着临沂方向疏散了。”

邝部长不是对江向阳盲目自信。

说白了,整个胶东,在八路军所有根据里面,战略地位,相当的有限。

鬼子重兵云集胶东,实在打不过,带着老百姓,南下临沂,东撤沂蒙山就是。

邝部长就不信,鬼子能一直能派出重兵守在胶东。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避难二十天,一个月的工作,群众转移的工作,做起来都非常不容易。你要迁徙一两年,难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