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长史大人那样的人。”
家将们骤然无声。
而后军士神色奇异的看着她,还没等他们应承下来,就听外头又有人传讯:
“……明年初,王后将在咸阳宫行考课,召天下有识之士……倘若一时未被选中也不必气馁,只持续学习,再被选拔上,仍有机会为官做宰……”
丑儿的眼中骤然迸发出光彩来。
而家将们几乎是怔然的听着这人特意传达的消息,又看看丑儿,终于忍不住大掌拍上了她孱弱的肩膀:
“好姑娘,王后赏识你!特意告知你的!”
“你赶上这机会了!”
既如此,他们回到燕府,也当一五一十禀报,再为这丑儿多拼一份机缘。
还有家将叹息一声:“你这样了不得的性格,若是个小子,做我儿子,我家中田亩传于你也是不心疼的……”
转而又问道:“是你阿母教你如此的吗?听说她还未再嫁,丑儿,你想再找一位何等样的阿父?”
丑儿沉默了。
她想做长史大人那样的女子,但假如自己离开,阿母这样柔弱又听话的性子,一个人可怎么支应家庭呢?
她连犁都拉不动了……
她咬了咬唇:“我要一位顶天立地的汉子阿父,力气大,能叫我阿母不必种地的……”
……
甘泉宫的小人物并不被姬衡在意。
他此刻正在章台宫,与诸位臣工一起讨论着【大秦典则】的最后细则。
原本就打算在明年初颁布的诸般重要条文,也是他称帝的开始,但在如今,却突然又犹豫起来。
“寡人承乾天之命,理当为人皇。但来年,寡人欲携王后往泰山封禅——诸君以为,称帝一事,当取何时?”
丞相王复眉心一跳,几乎脱口而出:
大王,这般大事,您想何时就何时,问我等做什么?
您怎么不让太史令卜上一卜呢?
但他向来是个八风不动的模样,此刻只略一沉吟,果然有更年轻的御史大夫回禀:
“大王,臣以为,新年改元称帝,正是时候。”
“大王已威服四海,天下一统,如今为勘定细则,这【大秦典则】已拖延许久……又何苦再等上半年呢?”
泰山封禅当于三四月出行,待行程结束再回咸阳,俨然又到6月了。
如此秦国盛事,自然是越快越好。
姬衡仍未定心意,此刻又转而问道:“相国有何话要说?”
王复老神在在。
他不知道大王瞩意什么时辰,但却知道,倘若对方早已决定,压根不必问他们的意见。
如今既然不说封禅后,御史大夫发言,他又未曾第一时间定下。
那——
“臣以为,当在封禅之时,敬告天地祖宗,再颁行与黎民百姓。”
“哦?”姬衡眉头挑起。
王雪元静坐在席案上,此刻看着前方那诡计多端的老登,不由又在心中冷哼一声。
把他做探路石,做的也太理所当然了吧?
王复仍旧一派【以大王马首是瞻】的随和性格,此刻微笑道:“大王后宫空置多年,如今既册封了王后,且老臣听闻王后于国也有诸多安排。”
“既如此,又何妨急于这一时半刻?不若携王后泰山封禅之后,再配合王后诸多仁善之举,将这【大秦典则】推行天下,如此水到渠成,方为大王的威德。”
“于泰山之上称帝改制,岂不威哉?”
王雪元眉心一跳。
就连周巨也在心中暗中嘀咕:相国不愧是时时刻刻与他争功的角色。
如今三言两语,恰恰说在了大王的心坎上。
毕竟,于泰山之巅,听人山呼万岁,敬告上天,当称皇帝……谁又能摆脱这份荣耀与诱惑?
以大王的性格,是决计不能的。
果然,姬衡只略做犹豫,便顺势说道:“既如此,便依相国所言。”
宫中有了王后,新年又有诸般事项烦乱,既如此,称帝之事拖延一二,也正合天时。
不过,这时机虽选的有他的小心思在,叫秦时来听,却也觉得恰到好处。
只因如今匆忙,楚夫人编排的为大王歌功颂德的剧目还未过审。
自己让巴夫人与乌商推行的惠民政策,如今也还未见有名声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