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有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汉朝孝惠吕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无为,故惠帝拱己,吕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按道德经所言,无为而治后面跟着的是“节欲崇俭”。
治国就是治吏,无为而治是抑制食肉阶层,避免他们的手伸进民间。
刘道规以身作则,又颁布“节俭令”,禁大兴土木,禁佛、禁酒、禁五石散、禁奢华,禁宴会,凡三人以上无故饮酒的处以“罚金四两”。
号召文武百官以身作则,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上面被节俭令限制住了,民间的活力也就逐渐起来。
至元武三年,关中、淮泗、江左、荆襄人口迎来一波小爆发,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孩童。
就连那些奴户也愿意生养。
人口增长,大汉也就充满了活力。
到元武七年,大汉非但没有因轻徭薄赋而国库空虚,反而因为民间充满活力,人口增多,自发开垦荒田,永嘉之乱持续近百年的战争疮痍得以弥合。
收上来的田赋持续增长,仅关中,每年积余五十石粮食。
增长最多是依旧是江淮,每年一百七十万石。
还有山丹、河套、松漠三大牧场,每年出栏牲畜二十万头,优良战马四千余匹。
大汉的国力也迎来一个小高峰。
而这些年虽然国内在无为而治,虎卫军和府兵一直没闲着,战马充足,每年都会小规模出征漠北。
元武二年在舆图上划定的五个都督府,竟然完成松漠、漠南、狼居胥三个,而占据这些水土肥沃的草原,便彻底掌控了燕山以北、狼居胥山以东广大区域。
每个都督府下辖一千虎卫军精骑,三千羌氐义从军。
西域没派一兵一卒过去,大部分国家便已经归降,请求恢复西域都护府,设置戊己校尉。
以前是靠刀兵征服,自从中国一统、国力上升后,不动刀兵,周围的小国也会主动请求内附。
到元武十四年,大汉彻底将柔然蚕食,漠北都护府设立,刘义武为漠北都护,并在金山山脉南麓修建了一座军城,作为漠北都护府的治所。
还将在各都督府修建了佛寺,定下法令,不崇佛礼佛者,皆为蛮夷,是为贱户,其他民户、奴户可以随意欺压。
法令一下,从中原迁徙过去的僧人们在汉军的护卫下,到处宣扬佛法。
还别说这一套非常管用,佛法中的轮回之说,这一代受苦下一代转生为人上人,在牧民中大行其道。
大大减轻了漠北都护府的统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