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高门中蠢货多,能人也不少,但身处那种尔虞我诈的环境之中,人人都在勾心斗角,只顾争权夺利,没人将心思用在正事上。
“陛下大手笔。”刘穆之苦笑。
“当年谢家组建北府,打赢淝水之战,谢家有功于华夏,朕给谢晦一个机会又有何妨?”
北伐成功,迁都长安,高门的根基已经被斩断。
朝堂上,寒门掌机要。
刘穆之、刘怀慎、高珣、封恺都是寒门小族出身。
武将之中,除了王镇恶这个落魄的前秦贵族,其他的都是寒门。
而随着军功集团的崛起,大汉再也不可能落入江左高门共治的旧窠臼之中。
不过军功集团一手遮天也不是什么好事,任何势力无限膨胀下去,都会打破平衡,成为隐患。
迁都长安后,形势已经变了,不再是寒门与高门的矛盾,而是汉与胡,寒门要用,士族和高门也要联合。
所以刘道规有意扶持谢晦,平衡军功集团。
内部维持稳定,才能腾出手来,压制天下胡人。
而且士族高门无法根除,是个人都会子孙考虑,为自家门户算计,毛德祖、王镇恶、高珣这些勋贵发展几代,会成为新的高门,只能如两汉一样,通过各种手段抑制。
谢晦的计策,让此次北伐的胜算大大增加。
刘道规下令各军压在边境线上,按兵不动,大张旗鼓,虚张声势即可。
就这么耗着。
魏国输了枋头之战后,国力本来就不济,如今又施行坚壁清野之策,尽起国中青壮,粮草军需必定难以持久。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仅仅对峙四个月,北魏便受不了了。
细作传回的消息,鲜卑骑兵到处征粮,抓捕青壮,送到前线。
上党胡人共推豪酋刘虎为主,自称率善王,攻掠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