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胡小雩:我嫁给你了(6k求订)

抵达四姑娘山附近后,吕尧和胡小雩的运气就不太好了。

连续几天的阴云和雨夹雪天气,让他们无缘见到“日照金山”的美景,但是吕尧他们也不是很着急,就在这边的民宿住了下来,领略当地的人文风景。

在这片高原上,最不缺的就是随处可见的壮阔风景。

这里的天很蓝,云很低,山川海海,牦牛成群。

这些都是平时在都市圈里见不到的东西,常年在都市圈里生活的人见到这样的场景,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发出感慨和向往。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牛马都向往草原”吧。

虽然吕尧这次抓住机会向上猛猛爬了一大截,但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仍旧是牛马,只不过等级更高了一下,是叫人稀罕的千里马。

在民宿周边游玩的时候,胡小雩总是会喊上民宿原主人家那个羌族的小女孩儿阿依。

阿依虽然才十六岁,但她已经不上学了。

在很多发达的区域和城市,上学是一件让很多学生觉得苦恼的事情,但是在很多偏远的山区,上学仍旧是一件相对奢侈的事情,即便在这些地方已经有了公办的学校,很多偏远地区的人家也有能力送孩子去上学了。

但他们往往只会让孩子上到初中,或者高中,大专都很少有去上的,更别说全日制的本科了。

不去上学的原因有很多。

有些偏远落后的地区确实穷,能把义务教育读完,再供三年高中,或者中专已经是很多偏远地区家庭所能承担的极限了。

但在阿坝这样有着牧区的地方,不去上学的原因很多是因为家里需要人帮忙,同时家里的父母长辈也不希望自家孩子出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因为他们家里很忙。

至于赚钱,类似阿坝还有吐蕃那边的本地人其实都是不差钱的。

一头牦牛就一两万。

阿依家里就放牧了差不多一百多头的牦牛。

换算成钱那就是两百多万。

哪怕民间流传着“腰缠万贯带毛不算”的说法,阿依家里也是不差钱的,光是民宿改造签订的合同,就给他们带来了每年十万的收益,更别说阿依平时也有工作。

阿依家里养了十几头的白牦牛。

这些牦牛在阿坝这边的天地里有着别样的神圣感,所以阿依平时就会带着这些牦牛去到游客比较多的地方,跟他们拍照,也会把牦牛租赁给来这里的游客骑行拍照。

十五分钟五十块。

合照二十。

行情好的时候,阿依一天能赚一千多。

即便是最近年关,阿依每天也能赚三百多块钱。

这样的工作,阿依已经做了三年了。

也就是说阿依从十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出来给家里赚钱了,每年少说能赚二十万。

听到这里的时候吕尧整个人都沉默了。

年收入二十万啊……留学未来的时候,吕尧用了四年多的时间才达到这个水平,就着已经甩开了同时期百分之九十的同龄人。

而在这里,一个十三岁的姑娘,轻轻松松就拿到了这样的收入水平。

果然。

人与人的命是不同的。

而这边这块区域里的人们,在当前的大版本中,身上的运气明显要比人口数量最多的汉家子弟更多一些,等到将来短视频迅速爆发,以及通讯基础设施和智能设备走入这些地方,这些地区的人们,他们身上的运气将会获得更快更多的变现。

在未来,这里甚至会诞生一位“鸿运齐天蛊”的拥有者。

唏嘘归唏嘘,但吕尧早已能平静的看待人世间这样的参差。

虽然阿依已经给家里赚了不少钱,不出意外的话她这辈子都不需要为生计和钱财发愁,但阿依仍旧是不开心的。

因为她向往着外面的世界。

来到民宿的第四天晚上,经过几天的接触,以及晚上回来后跟小阿依讲述外面的世界,小阿依和吕尧他们的关系也愈发亲近起来。

这天晚上,吕尧和胡小雩他们照例在民宿的暖房里喝热茶聊天。

小阿依把今天赚到的钱拿出来一张张的,从小到大叠到一起:“一百五,一百七……二百二,二百七,三百七~”

把一张张比较新的钱叠在一起,然后露出满足的叹息说道:“今天一共转了贰佰七十块钱,还有一位大姐姐给的一百块小费。虽然没有前几天多了,但这个时间能有这么多很不错了。”

吕尧在火塘边上拨弄着火塘里的柴火笑道:“很不错啦,你这个年岁能有这个收入简直太了不起了。”

小阿依歪头看向吕尧:“吕哥哥,你这两天已经说过很多遍类似的话了啊。外面赚钱这么难的吗?”

吕尧笑了笑:“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在我老家那边,种地一年的农民,麦子只能买一块多钱一斤,七八亩地也就能卖一万多。这是快半年的收入,都抵不上你一个月呢。”

小阿依诧异道:“啊?这么便宜吗?”

吕尧把手里的烧火棍放到火塘旁边,坐到胡小雩身边笑道:“是啊,毕竟你平时吃的面啊什么的,也都不贵吧。”

小阿依纳闷道:“那你老家那边为什么不种水果呢?我们这边水果可贵可贵了。”

吕尧笑了笑。

散装省的水果其实也蛮便宜的,吕尧留学未来时,唯一见过大部分人可以水果自由的地方,就是桂州省了。

吕尧陷入回忆,说道:“巧了不是,我家里以前就种过西瓜,香瓜,这些在外面城市里最贵时能卖到五块钱一斤,就算便宜的时候也能两块左右的西瓜,在我老家的农村收购点,大部分都是用五毛的价格卖出去的。”

“就算是大棚里种出来的那种无籽西瓜,又或者比较有特殊的黄瓤西瓜,最贵的时候也就两块多。”

小阿依诧异的张大了嘴巴。

她似乎不是很理解这些商业的运行逻辑,只是觉得很离谱。

胡小雩诧异的看向吕尧:“你家里以前还做过这个呢?”

吕尧挤出笑容:“很久以前的事情,我刚说的是最近几年的价格,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种出来的西瓜,最便宜的时候一毛钱都卖了。即便在前几年,快到西瓜收成尾季的时候,一千斤的西瓜很多瓜农两百多也就卖出去了。”

因为时节到了,瓜农们需要把地里的瓜藤都扯掉,去种其他的农作物了。

胡小雩叹息道:“《汉书·食货志上》说,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这本就是一个两难无解的问题。”

甚至因为国内的农村人口太多,以至于农田补贴和农村的社会福利待遇都无法提高太多。

吕尧听到胡小雩这么说笑了笑。

他不是当家的,也不想涉足那个圈子,所以都不想讨论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