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他爹之前还有二三十两的私房钱。

这么点钱,之前卫辞去青州考试,他爹已经给了三十两。

后来办酒席也是他爹掏的钱,现在这三十两一定是最后的存款了。

卫岳怎么还能再接,他摇了摇头:

“爹,青鸾马上要成婚了,你好歹要给她备点嫁妆,我不能再要你们的钱。”

卫木匠有点不以为意,农村女娃子,成婚不要彩礼已经是厚道人家了。

哪有给女儿再备多少嫁妆的,又不是什么官家小姐。

他和周三娘将来都要指望卫岳养老送终。

他们挣的钱自然该先紧着卫岳和卫辞用。

如今正是卫辞读书需要用钱的时候,他现在不帮着孙子,以后孙子出息了,他想帮都使不上劲了。

卫木匠把钱直接塞给卫岳:

“你别操心青鸾的婚事了,如今她有咱们小辞这么出息的侄儿,找的夫家都比从前不知好了多少。

到时候人家送来的彩礼我都给她当陪嫁送回去,谁还能说嘴。”

这话倒也没错,卫木匠毕竟不是青鸾和青凤的生父。

他养了两个女孩好几年,到出嫁了也不要人家的彩礼,谁能不赞他厚道。

要不是卫木匠娶了周三娘,母女三人还在草棚子住着,饥一顿饱一顿呢。

没个正经的娘家,又能找到什么好夫家。

哪像现在,借着卫辞九岁连中小三元的风头,周三娘给青鸾选了邻村种果树的李地主家。

李地主家光种果树的山头就包了两座。

他们家还有两百多亩良田,家里的女眷都不用下地干活的。

卫木匠自认没什么对不住周三娘母女三人的。

所以对自己不打算给青鸾陪嫁一事理直气壮。

卫岳却不这么想,周三娘这几年起早贪黑做豆腐,挣得钱怎么能没有自己闺女一份。

所以他无论如何不肯再要卫木匠的钱,并嘱咐卫木匠把这份钱分为两份,给青鸾和青凤做陪嫁。

卫木匠看卫岳不肯收这笔钱也不多说什么,转头就把钱给了卫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