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范健得这一番话范安虽然心里吐槽:一个5岁的小姑娘,需要什么知书达理,还礼数,还孝道!你就是嫉妒妹妹没先去抱你!我还不知道你个糟老头子!
但是范安嘴上还是说:“父亲教训得是,我一定给弟弟妹妹树立一个榜样。”
见此,柳氏赶紧上来解围:“老爷,安儿一路舟车劳顿,刚刚回家,再再不吃饭就凉了。”
范健也就顺着台阶下了,招呼众人落座,一家人坐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的吃了一顿团圆饭。
吃过饭后,范健对柳氏说道:“你们先回去吧,我有事和安儿聊聊。”
见众人要走,范安赶紧说道:“姨娘,若若,你们先回去休息,我给你们还有思辙带了礼物,一会让青鸟给你们送过去。”
待众人离去后,范健带着范安又回到了书房。
“你这次回来之后,有什么打算?按你的年龄也可以准备参加童子试了。”
庆国的科举制度和范安前世相比就简洁了许多,共分为童子试、举子试也称秋闱,还有一个京试也称春闱。童子试有三类考题,分别是经史问答、算学和诗词歌赋。过童子试者称为秀才。庆国没有范安前世的四书五经,但是这里有六书,其性质也和四书相似。
举子试也就是前世常说的乡试,过举子试者称举人,可入朝为官。过京试者称进士,但庆国的进士没有殿试,也就不分状元榜眼探花,只有甲等和乙等之分。(关于庆国科考制度全为作者杜撰)
“不知父亲有什么安排吗?”范安知道父亲问这个问题就是已经有了安排了。
“若你日后想要入朝为官,身上没点功名还是有些说不过去的。这样,你先准备一下参加童子试吧。以你的才智,如果走科举的道路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若你以后不想参加春闱,为父倒是也可以直接安排你入朝为官。”
“全凭父亲安排。”正好范安回来之后暂时也没什么事情要做,去见识见识庆国的科举也好。
“年后五月就有童子试,京都的童子试是由礼部主持。等过了上元节,我会为你寻一位先生教导你。你自己这段时间也可以提前了解一下。”不等范安回答,范健接着说道:“一路舟车劳顿,想必你也累了,先去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