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对此倒也不算诧异,毕竟在京中他这个读书好的标签可是不含水分的,又有大儒教导,这种环境下能和他的水平媲美的人多了才奇怪。
而且明宣知道,这次考核既然来了这么多人,考试通过的不宜太少,四十人太少了。明宣不认为那些其他人就一无是处了,世人多半很少有全才的,怎么用人才是问题。而且若是选的人太少,倒是可惜了这段时日的民心了。
心里有数的明宣特意来礼部,找来了这将近四千人的入学申请,这是一开始明宣定下的规矩,要想入学考核,需要拿着十个铜板,填写一份入学申请,这份申请里,包含着学生们的家庭情况,如今的住址,以及学习进度等等,若是有异于别人的特长,也可以写上去,倒是一目了然。
等入学申请搬来以后,明宣明显的察觉,在最前面的厚厚一沓入学申请里,全是家世不菲的人。明宣抿了抿嘴,看向搬入学申请过来的小吏,想了想还是没说什么,这世间哪有绝对的公平,只要自己尽力不要遗漏那些家世平常的人才就是,毕竟他先前也没说究竟选多少人入学不是吗?
那小吏却被明宣的眼神唬了一跳,脑门上出了不少冷汗,毕竟是心虚,他这等整理入学申请的小吏也有不少人贿赂,其中家世不差的人都不会放在最后,当然再多的他也不敢多下手脚,这入学申请可是要由太孙亲自过目的,若是出了问题,他哪能逃得过去?
小吏见太孙只是看了自己一眼,并没有多说什么,也放心了不少,但是也不敢再做什么小动作,太孙又不是他们可以糊弄的,且他家侄子的入学申请也在这些人手里,总不能牵连侄子的入学吧!
明宣不知道那小吏的心思,但也不愿遂了别人的心思,吩咐小吏道:“这些入学申请都放在这,你把最后那些先给本太孙!”
小吏忙利落的答应了,不敢多说什么,上前按照明宣的吩咐把入学申请换了个位置。等没事了出去以后,小吏忍不住摸了摸头上的冷汗,心里叹道:果然是皇孙贵胄,明察秋毫,回去以后可得吩咐侄子好生学习,若是能有幸入选,可得让他不要弄那些小聪明,免得失了大造化。
明宣并未按照小吏想的那样从后往前看那些入学申请,而是让身边的小太监把所有入学申请放在书架上,随意抽出一份申请浏览。看过以后放到另一边,明宣并不想因为一些小事,造成判断失误,影响别人的一生。
翻看了许久,明宣抬头,发现天色已经黑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掌了灯。明宣看着身边看过的一大摞入学申请,以及已经空着的书架,顿时觉得成就感满满,只是想到入学申请的内容,明宣忍不住叹了口气。
明宣可以肯定,哪怕当初他事先声明过,必须由本人填写这份申请,这些申请里没有捉刀让别人写的,恐怕也屈手可指。最让明宣无语的是,有些人索性直接让捉刀人写完,根本没有本人誊抄,直接这么交上来了。至于说明宣怎么认出来的,明宣觉得,他们这个年纪的人,能写好一手科举专用字体馆阁体根本是不可能的,这几份申请的书写者,馆阁体写的怕是连那些专业科举考生都要甘拜下风。
那几份有问题的申请明宣直接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字,这种人又蠢又傻,就是参加考试,还得担心他们考试作弊。所以明宣决定把这些人放在一起,让人专心盯着。
还有一些内容写的繁花锦簇的申请,虽然笔力略有稚嫩,但内容却是十分老练,一看就是誊抄了捉刀人的话,也不知道改一改文风。这种放到第二批需要注意的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