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祈安入学国子监

林祈安寻一空位坐下,有条不紊地安置好文房四宝。

这诚心堂,在监生之中堪称翘楚班级。堂内学子虽多蒙圣恩入学,但大多胸怀科举入仕之志,个个皆具才学。

说来,这国子监中,恰似朝堂之缩影。

凭真才实学、科举功名进入的贡生,往往瞧不上靠家族庇荫的监生;而监生亦看不惯贡生那股自恃清高的做派。

林祈安处境就颇为微妙了。

他父亲林如海出身一甲探花,声名远播,深受清流学子敬重。

而他现居荣国府,又引得一些身份不彰的官宦贵族竞相攀附。

搞得好了,可以游走在两大势力之间,混的风生水起。但要是搞不好,就……遭受两份排挤。

不过这根本难不倒他,在考取功名之前,林祈安也不愿在学堂拉帮结派,便打定主意将全部心思投入科举备考。

此前拜访的世伯家中,有两位子弟已是秀才,身为贡生,常与林祈安一同探讨学问,几人相处甚欢,情谊渐深。

也有些世家子弟见林祈安屡次婉拒酒会邀约,久而久之,便不再刻意逢迎。

在国子监的日子里,林祈安每日沉浸于经史子集之中。

课堂上,他全神贯注聆听博士讲学,对那些晦涩难懂的经义,总能迅速领会要义,引得博士频频点头赞许。

课间,诚心堂内,他常与同窗们热烈探讨,或剖析古人文章精妙之处,或就当下科举时务发表见解,思维碰撞出的火花照亮了求知的道路 。

下学后,林祈安也不乏乐事。

不时与沈纪尧相聚,二人常约上三五好友,于京城的茶楼酒肆间谈天说地。

有时兴起,还会相约去马场驰骋,在奔腾的马背上感受风的呼啸,释放学习的压力,少年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京城的街巷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