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迦难提尊者百岁小孩拜尊师僧伽难提尊者原先是室罗筏城国王的儿子,刚出生时就会说话,七岁时就已经厌倦凡间世事,恳求父母让他出家。父母坚决不允许,于是他便整天不吃饭。父母只好请禅利多当他的师父。一天傍晚,太阳西坠,尊者发现一条平坦的大路,便顺路走去,大约走了十里多路,来到一面大石崖前,见一石洞,于是便进石洞中静修。经过十年,尊者修习成功,于是前往摩提国推行教化。在那里的山中一座房子前,有一个小孩拿着一面镜子直接来到尊者面前。尊者问:“你几岁了?”那孩子说:“一百岁了。”尊者说:“你这小孩怎么说自己有一百岁?”那孩子说:“我不管,反正我有一百岁了。”尊者说:“你是在开玩笑吧?”小孩说:“佛言人生百岁不会佛机,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尊者说:“你手中所拿的镜子代表什么呢?”小孩说:“诸佛大圆鉴,内外无瑕翳。两人同得见,心眼皆相似。”尊者说:“能继承我的佛法的,除了你还有谁呢?”随即把佛法传授给他并且念了一首偈语:“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起。缘种不相妨,华果亦复首尔。”说完,尊者就爬上树去坐化了,这时是汉昭帝十三年
【原文】尊者室罗筏城国王子也。生而能言,七岁即厌乐事,恳求出家。父母固止之,遂终日不食。父母乃命禅利多为之师。一夕天光下属,尊者见一路坦平,不觉徐行,约十里许,至一大岩前,有石窟焉,遂燕寂于中,经十年,尊者得法受记,遂行化至摩提国。见山舍,一童子持圆直造尊者前。尊者问:“汝几岁耶?”曰:“百岁。”尊者曰:“童子何言百岁?”曰:“我不理会,正百岁耳。”尊者曰:“汝善机耶?”曰:“佛言人生百岁不会佛机,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尊者曰:“汝手中当何所表?”曰:“诸佛大圆,内外无瑕翳①。两人同得见,心眼②皆相似。”尊者曰:“继吾道者,非子而谁?”即付法偈云:“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起。缘种不相妨,华果亦复尔。”说偈已,即攀树而化。时汉昭帝十三年
【注释】①瑕翳:遮蔽、残缺之意
②心眼:佛教术语。观念之心能照了诸法,所以称为心眼。即以心去体会、领悟万物佛法
伽邪舍多尊者一心侍佛,无所用心伽邪舍多尊者本姓婆罗门。他七岁的时候,走到一个村落,看见那里人私自滥设的寺庙,便走进去斥责道:“你们在这里随便祭祀祸福,愚弄百姓,实在害人不浅!”话音刚落,这寺庙就破败荒芜了。为此,人们都说他是个圣人。后来,他推行教化来到中印度,那里的国王崇信佛家经义,请尊者为他传授佛法。有一次,忽然看见两个穿红衣服的人前来拜见,国王问:“这是什么人?”尊者说:“这是日月天子,我以前曾经为他们传授佛法,因此现在前来谢我。”过了一会儿,两人不见了,只留下奇异的香味。国王感到既新奇又高兴。当时,又有师子前来归依尊者,并问道:“我想求得佛法,应当如何用心?”尊者说:“不用劳神费心。”师子说:“既然不用劳神费心,那么谁还去作佛事呢?”尊者说:“你如果有所劳神费力,就说明你的心还不够纯净超脱。你什么都不用作,这本身就是佛事。”师子听了这些话很受启发。尊者又传授给他佛法真义,并念出一道偈语:“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可得,得时不说知。”说完,尊者展现十八般变化,安然逝世
【原文】尊者姓婆罗门,年七岁游行聚落①,睹民间淫祠②,乃入庙叱之曰:“汝妄兴祸福,幻惑斯民,伤害实多。”言讫,庙貌忽然颓坏,由是乡里称为圣子。行化至中印度,彼国王崇信佛道,尊者为说正法。次忽见二人绯衣来拜,王问曰:“此何人也?”尊者曰:“此是日月天子,吾首曾为说法,故来谢耳。”良久不见,唯闻异香,王意欣然。时有师子归依尊者而问曰:“我欲求道,当何用心?”尊者曰:“无所用心。”曰:“既无用心,谁作佛事?”尊者曰:“汝若有用,即非汝心。汝若无作,即是佛事。”师子闻言领悟,尊乾乃以法眼付嘱护持,且授偈云:“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可得,得时不说知。”言讫,现十八变而归寂
【注释】①聚落:村落
②淫祠:不合佛法的庙宇寺院
鸠摩罗多尊者善恶有报,无生无灭群岛摩罗多尊者生于大月氐国一个婆罗门家庭。修得佛法以后,他推行教化来到中天竺国。当地有个名士叫阇夜多,向尊者问道:“我家一向信奉佛法僧,但却经常疾病缠身;我的邻居一向恶人做恶事,但却身体安康强健
为什么他这么幸运而我却如此倒霉呢?”尊者答道:“善恶的报应是有固定的时间的,即使经历千百万劫也不会磨灭的。”夜多听罢才消除了心中的苦恼。尊者又说:“你虽然已经信奉佛教,但却还没有理解佛教。思想上的障碍都是从怀疑中间生的,而怀疑来自认识,认识又是思想活动的结果。一个人应当思想洁净,无生灭之忧,无造作之烦,也就无报应之虑。安然闲适,空灵清寂,一切善恶纷争,有所作为或者无所作为,都视作过眼烟云。”夜多领悟尊者这番启示,于是萌发深切的愿望,恳求出家。尊者说:“我现在就要逝去了,你应该继续推行佛法教化。”于是传授偈语道:“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于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说完,便用手抓脸,化作莲花,放射出灿烂光明,安然逝世。这年是新室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