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白话仙佛奇踪 洪应明 2942 字 7个月前

云自湖滨起,翳于日下。蕃厘观道士中秋方会饮。有云蔽月,久不解。月鼎时遇观中道士,知其所为,急请赴筵。月鼎以手指之,云散如洗。卖饼师积饼于筐,时被精怪窃去。月鼎召雷轰云中,斩猢狲首于市。一人娶妇,半路为白猿精所摄,至门但空车焉。月鼎禹①步,如有指麾状,狂风忽作,飘妇还舍。妇云:“适在北高峰,何以忽然至此?”七十三岁,一日属其徒王继华曰:“明年正月十三日,将化于汝家。及期,风云雷雨交作。”索笔作谒书毕,泊然而逝,颜面如丹

【注释】①禹步:巫师道士作法时的一种步法

马钰绝尘修炼,破镜重圆马钰,宁海人,号丹阳子,妻子孙仙姑。他母亲怀他时,曾梦见麻姑赐仙丹一粒,吞吃后醒来。马钰出生时为金太宗天会五年

马钰儿时与众不同,他经常吟诵一些乘云驾鹤之类的诗句。一次李无梦看见他,惊奇地说:“这个孩子的确非凡,你看他额头宽阔,手垂过膝,将来肯定是神仙之材。”后来孙君把女儿嫁给了他,生了三个孩子,马钰写过一首奇怪的诗。诗中云:“抱无守一是功夫,懒汉如今一也无;终日衔杯畅神思,醉中却有那人扶。”当时人们都不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一天,王重阳祖师从终南山来,找到马钰对他说:“你与我非常有缘,既然吃瓜,就要从瓜蒂吃起。”马钰问他为什么?祖师说:“甜从苦中来。”玉钰又问:“您从何方而来呢?”祖师说:“不远千里,特意来扶持大醉之人。”马钰暗暗吃惊:“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竟然与我以前写的诗一模一样。”于是马钰拜重阳祖师。祖师有意带马钰去西方云游,马钰俗念未除,不肯舍弃家业,于是重阳祖师多方指点教化,马钰才断绝俗念,将家产分给三个孩子,随祖师到昆仑山的烟霞洞修炼。孙仙姑则留在家中结庵修行

二十多年过去了,一天马钰对弟子说:“今天将有意外的喜事降临。”说着他歌舞起来。不一会儿,空中音乐四起,只见孙仙姑乘云而来,仙童玉女、旌旗仪仗簇拥左右,仙姑在空中大声说:“我先走一步到蓬岛,等待夫君。”当天夜里,马钰打坐到天将二鼓,突然风雨声大作,马钰头朝东方,侧身枕胳膊,于不知不觉中逝去。当夜马钰扣响了酒监郭复中家的门,索要笔纸,写下一道诗:“长年六十一,在世无人识;烈雷吼一声,浩浩随风逸。”不一会儿,有人说师傅已经故去,才知道刚才看到的不过是师傅的阳神罢了

【原文】马钰,宁海人,孙仙姑其妻也。号丹阳子。母初孕时,梦麻姑赐丹一粒,吞之觉。而分瑞时,金太宗天会五年也。儿时常诵乘云驾鹤之诗,李无梦见而奇之,曰:“额有三山,手垂过膝,真大仙之材。”孙君以女妻子,生三子。尝题诗云:“抱无守一是功夫,懒汉如今一也无;终日衔杯畅神思,醉中却有那人扶。”众皆不晓其意。一日,王重阳祖师自终南①来访之,云:“宿有仙契,既食瓜,从蒂食起。”钰问其故。曰:“甘向苦中来。”又问从何方来。曰:“不远千里特来扶醉人。”钰默念与前所作诗合,异之,遂师事焉。重阳欲挽西游,钰未能辄弃家业,重阳多方点化,钰念始决,遂以资产付三子,从居昆仑之烟霞洞。孙仙姑在家结庵。修炼二十余年,一日,钰谓门人曰:“今日当有非之喜。?”辄歌舞自娱,俄闻空中乐声,仰见仙姑乘云而过,仙童玉女旗节仪仗拥导前后,俯而告钰曰:“先归蓬岛待君也。”于是夜坐谈将二鼓,风雷大雨震动,逐东首枕肱而逝。是夜,钰扣酒监郭复中门,索笔书颂云:“长年六十一,在世无人识;烈雷吼一声,浩浩随风逸。”少顷,人云师已逝矣。方悟所见者皆其阳神也

【注释】①终南,指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相传道教的吕洞宾、刘海蟾曾经修道于此

魏伯阳炼就真丹,一试诚心魏伯阳,吴地人,天生喜好道家仙术,不愿作官,隐入深山,炼丹求仙

炼丹时,魏伯阳收了三个弟子,其中有两个心不很诚,于是有一天伯阳试探他们说:“金丹炼成后应该先给狗吃,狗吃了没事人才可以服用,如果狗死了,人就别吃了。”果然,狗吃了以后当时就死了。伯阳说:“仙丹没炼成,难道是没得到神仙的真传吗?服丹后真的和狗一样,死了可怎么办呢?”弟子们问:“先生吃不吃呢?”伯阳说:“我远离世俗,来到这深山之中隐居,就是成不了仙,也没有脸面再回去了,所以生和死都一样。我当然吃!”说着魏伯阳把丹塞到嘴里,不一会儿就死了。见此情景,一个弟子说:“师傅真非凡人,他居然能这样,我还有什么多想的呢?”说罢也服丹而死。余下的两弟子对此非常不理解,其中一个说:“炼丹是为了长生,可如今服丹后反而死得更快了,那还不如不服呢。”于是两人一起下山,顺便为伯阳及死去的弟子寻求棺木。待这两个弟子走后,魏伯阳站起身来,把炼成的真丹送到死去弟子和狗的口中。不一会,弟子和狗都活了过来。魏伯阳和这个姓虞的弟子同狗一道,成仙而去。他们遇上一个进山打柴的老人,魏伯阳便写了一封信,托此人带给另外两个弟子,感谢他们

魏伯阳曾写过《参同契凡》两卷。书的内容从表面上看,好象是解释《周易》,其实是借《周易》的爻象而阐述炼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