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安史之乱的根源

安史之乱的主要原因,要往深了讲,就不是安禄山,史思明和朝堂的问题。

其根本原因,那就是河北士族和大唐无数底层能人,对关陇集团发起的一场斗争。

这河北士族和关陇集团,这两方人马,那从汉末三国就开始对立了的。

双方那都争了几百年了,后面窦建德被李世民打败,河北士族也就此落败。

然后关陇集团就对河北士族进行了无底线的打压,双方的仇恨就此拉到了一个顶点。

好在高宗李治和武则天这两人,对关陇世家进行了打压,此时,河北士族才算是有了点盼头。

而且这就不得不提到武则天的另一项功绩,科举糊名。

因为糊名,所以武则天那会,不管是河北士族也好,底层学子也好,他们跟关陇世家的考生,基本上是公平的。

李隆基登基之后,也想要对世家出手,但是吧,雷声不大,雨点也很小,并没有什么成效。

一来是他没有想要彻底打压世家,二来的话,他是政变上台的,手下本就有不少世家的人。

甚至于,他后面还把糊名制度给去掉了。

没有了皇权的打压,这些关陇世家又蹦跶了起来,再次开始针对河北士族。

于是乎,大唐就出现了一个很诡异的现象。

盛世大唐,半数的税收,都出自河北之地,而取用的才子,因为没有糊名制度,朝堂上七成的人都来自关陇世家。

而剩下的三成,河北士族能捞到的不到两成,剩下就是天下其他学子共分。

嗯,这些其他学子,多半也是官宦之后,比如杜甫。

这样一来,河北的士族那对李隆基自然就没什么好脸色了,加上那时候的河北之地,还有很多内迁进来的胡人,比如突厥之类的。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很多能人,因为无法参加科举,或者说参加科举的前途渺茫,所以他们选择了参军,比如高适,岑参他们就是这种。

这些能人,他们对那些关陇世家,怎么可能有好脸色嘛。

除了这些人之外,即便是关陇世家内部,一些边缘化的人物,对这种制度也觉得很不公平,他们也想弄死主家。

整个大唐如今虽然是盛世,但盛世之下,却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火药桶,这个火药桶随时都有可能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