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人事安排

夺唐 飞舞的板砖 1289 字 7个月前

其实最难办的就是武将的管理,穿越到了隋末以后,张恪一直为这个事情纠结,对于隋末的兵制他很不习惯,但是后世习惯的三三制用到隋末似乎也不合适。

现在既然文官要定规矩,武将这边也要定下来才好。

思索再三,张恪决定还是从基层定起,最小的是十人的火长,这是隋末的规矩,张恪无意打乱。

火长之上是队正,一般五火为一队,不管是平时管理还是打仗,倒也合用。

队正之上就是旅帅,管理着两三队,也就是一百多人,官居八品,有点后来的连长的意思。

旅帅之上就是校尉,管理着两三旅,二三百人,是从七品上,是真正开始入了流的武官,当初苏宝方、刘黑闼两人都是铁甲营的校尉,而铁甲营一共才两百多人。

火长、队正、旅帅和校尉在隋朝军队里几乎是基层军官的标准配置,但是再往上就开始乱了起来,都尉、将军、郎将什么的乱设一气,互相都不大一样。

张恪想了一下,还是参考他熟悉的后世军队体系,在相当于营级的校尉之上设置相法于团级的都尉,正七品,下辖几个校,管理大约一千到两千人。

都尉之上设置相尖于师级的郎将,正六品,根据能力统辖若干都尉,带兵当在数千到万人左右人。

再往上就是各路总管了,也就是各路军的元帅,相当于后世的军或纵队级别,级别设置在四五品皆可,负责统帅一路兵马,从事单独作战任务。

在纸上按刚才设计的武将官员写清楚之后,张恪顿时觉着明朗起来。

闭起眼睛把自己手下的这些文臣武将逐次代入位置,顿时一张清晰明确的官员网络在脑子里形成了,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准确务实。

张恪拿过两张白纸,再次仔细对比了一下,终于再次拿起笔来,一字一句地写了起来。他没有意识到,他今天写来的这几页白纸,奠定了属于他的宏图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