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纷纷以尽快回去奔丧这个理由劝阻刘瑁,才最终息了刘瑁举兵出关攻打秦泽的念头。刘瑁在众人的劝说下总算是冷静下来,本欲立即前往南郑奔丧,但又思及报信之人当初说的赵韪和张鲁共同扶立刘璋继承刘焉的职位,成为新的益州牧,顿时觉得有些不妥当。
当下便将报信之人叫来,详细的询问刘焉进入南郑之后的身体状况,又问及让其报信之人的打算。
前者不知道是报信之人背后的人没有准备还是觉得不重要,所以报信的人对此并不清楚。
而后者,报信之人则称:他们认为刘瑁乃是刘焉三子,平时便多受刘焉信重,所以即便是要继承刘焉的职位,在长公子刘范远在长安的前提下,也该刘瑁继承,而不是刚入益州,寸功未立的刘璋。
经过详细的询问之后,刘瑁反倒是暂时不急着回转,而是召集心腹商议谋划。
又过二日,刘璋派来传信的人才到达葭萌关,向刘瑁通告父亲刘焉过世的消息,要求刘瑁前来南郑奔丧。
刘瑁自然假装不知情,面对使者当即嚎啕大哭,以表父子情深。
其后便不多停留,带着数百人披麻戴孝,经由金牛道前往南郑。
刘瑁进入南郑之后,立即前往刘焉灵堂拜祭,几次都哭的晕倒过去,最终被刘璋以爱惜身体的名义劝阻,令人请其下去休息。
当日晚,刘瑁正在屋内休息,忽然听得窗棂被人敲响,顿时警觉起身,提刀快步奔到窗棂边去查看,却发觉窗外空无一人。
就在他正要关窗叫人详查的时候,忽而觉得脚下有异,便取来油灯查看。
借着油灯的光芒,他发觉地上多了一根竹简。
捡起一看其上书写的文字,刘瑁先是一愣,随即胸中怒火升腾,惊怒交加之下只觉喉头一甜,“哇”的吐出一口鲜血,口唤父亲,泪如泉涌。
又三日,刘焉出殡。
因为现下东面西城县被秦泽占据,北面的褒斜道栈道被张鲁烧毁,故而经由刘璋和刘瑁商议,便准备将父亲刘焉暂时安葬在南郑,等平息兵戈之后,看看是否有必要再将刘焉送回老家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