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咨在三人之中年纪最长,便由他先介绍,却见张咨抱拳先拜袁绍,再拜四周的诸侯,其后才开言道:“盟主,诸位,董卓祸乱朝政,引天下公愤,诸公讨董,实为大义。”
“南阳太守张咨,虽然不才,也愿提兵,和诸位一起讨伐董卓,匡扶汉室。”
张咨身为读书人,自然颇为擅长说话,先拍众人马屁,其后才表明身份,自然引得不少人好感,对张咨的也生出认同之感。
孙坚和秦泽却没有那么多废话,二人在张咨说完之后也纷纷开言自我介绍:
“破虏将军孙坚,提兵一万,原随诸位讨董。”
“巴郡太守、奋威将军秦泽,提兵五千,原随诸位讨董!”
三人介绍完毕,袁术适时开口,为三人背书:“张太守所在南阳,钱粮富足,又临近荥阳,愿意为我联盟提供粮草。”
“破虏将军孙文台,人称江东猛虎,勇猛无双,现驻兵在豫州阳城,随时可北上攻占轩辕、大谷二关。”
“奋威将军秦子渊,人称巴中貔貅,战功彪炳,麾下五千骑兵,战力不俗,不久前和鲍太守、曹将军等一起攻占荥阳,诸位眼下所立之地,就是他浴血奋战所得。”
众人纷纷拿眼看向曹操和鲍信,袁术说的乃是事实,两人自然只能附和:“袁将军此言不错,秦将军的确同某一起攻占荥阳。”
张咨的粮草,孙坚在阳城可威胁大谷、轩辕二关的一万兵卒,众人都觉得不可或缺,至于秦泽,他们所立的这片土地都是人家打下的,好意思不让人家入盟?
更何况这后面还有出身四世三公的袁术袁公路背书,不管是不愿意得罪袁术还是其他原因,诸侯们都未开言表示反对,将问题直接抛给了袁绍,等待袁绍决断。
一则袁绍是盟主,他有权利决定要不要收人,二则袁绍和袁术同样出身汝南袁家,还是亲兄弟,两人背景相同,就算他不同意,袁术也无法迁怒。
见到众人都望向他,袁绍虽然心中不喜,但面上却是依旧带着微笑道:“公路将军举荐的好,既然如此,那就准许这三位豪杰入盟。”
“来人,且为三位摆上座位。”
立即有人快速去办,秦泽和孙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激动,终于,废了好大一番功夫,终于入盟了。
其后,袁绍又给众人讲了一番匡扶汉室的豪言壮语,说的众人热血沸腾,忽然话锋一转道:
“诸位以某为盟主,某深感责任重大,但奈某能力有限,不可能顾得上方方面面,所以某准备选出两位副盟主,用来帮助某共同处理联盟事务。”
众人闻言纷纷直起耳朵,只听袁绍继续道:“北海太守孔文举,乃是夫子嫡系后人,家学渊源,为人肃然,令人敬重,某欲请他为副盟主,掌管我等联盟机宜文书以及檄文起草事务。”
众人一听袁绍提的孔融,顿时纷纷附言赞同,只因为这孔融的确如袁绍所说,无论是家世还是人品,都令人敬重。
孔融当即出列道:“蒙盟主和诸位看重,某愿鞠躬尽瘁,为我讨董联盟出力。”
接着袁绍又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等聚集于此,足有二十余万大军,粮草之事乃是重中之重,不可不察,所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公路虽是我弟,但其人之能,诸位都知。”
“故而某欲举公路将军为副盟主,专司粮草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