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东汉盛世的时候还好,即便是没有掌握兵权,上面有朝廷撑腰,张咨过得也应该不算艰难,可惜这时候乃是汉末乱世,身为太守没能掌握兵权,基本上人家世家豪族就不理你那一套。
所以张咨迫切希望掌握郡兵,一则是可以用来剿灭境内的小部宗贼,提升一下自身的威望和郡内百姓之中的名声;
二来则是有了兵权在手,那些世家豪族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掣肘他,让他可以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南阳郡的权力。
因此,孙坚的提议对于张咨来说几乎等同于瞌睡了有人送来枕头,顿时大喜过望,毫无机心的就去了孙坚大营。
孙坚就趁机制住了张咨,并让主薄宣布了他们最初给张咨拟好的罪名:“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
意识就是:无缘无故阻碍讨董义军,导致没能及时的讨平董卓,使得皇帝和大臣受苦,很明显乃是和董卓一伙儿的,心怀叵测。
这罪名可真不小。
张咨这时候再想跑就已经晚了,求饶服软孙坚也不理会。
孙坚正要令人将张咨推出去斩首示众,没想到正好有兵卒入帐禀报,称有奋威将军秦泽使麾下荡夷校尉秦琪来见,奋威将军大军即将到达孙坚大营所在地。
孙坚听闻秦泽到来,顿时大喜过望,当即收回了斩杀张咨的命令,称自家两兄弟时隔三年再见,不能沾染血腥,不然太不吉利。
就令人将张咨拘在距离中军大帐附近的营帐之内,等到和秦泽见过面之后再行处置。
那主薄自然不愿,一味儿要孙坚先杀张咨,免得夜长梦多。
孙坚当然不同意,这事儿可是关乎他和结拜兄弟秦泽,可不能给两兄弟的见面蒙上不吉利的事情,所以坚持不杀张咨,只等见过秦泽之后再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