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程苞首秀和讲武堂

光和五年(公元一八二年)的时候,因为李颙去职,曹谦新到任,为了拿回郡兵的兵权,同时清理前任李颙在郡内留下的影响,曹谦和秦泽进行了短暂的交手。

这被郡内之前被秦泽“迫害”过的世家豪族们看成了曹谦要拿秦泽开刀的信号,遂暗中寻找秦泽的错处。彼时程苞正受到刺史府内某些人的设计,丢官去职不说,还被冠上逃官的名头被朝廷通缉,秦泽为了防止藏身在己处的程苞被发觉,就假托秦原耐不住宕渠县城内的无聊之名,欲要在县城外起庄园和教授孩子武艺,让程苞一起前去居住。

后来程苞伤好之后,左右无事,便在秦泽的邀请下,担任那些孩子们的文学教授。

其后,教授规模进一步扩大,内里不但有宕渠县内的孤儿以及穷苦人家的孩子,还通过九州通衢带来了不少别处的孤儿。

秦泽见状,遂将其命名为秦家讲武堂,并亲自编纂了术算教材,除了武功之外,主要教授读书写字和术算。

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年),秦泽离开宕渠北上后不久,程苞便去信给秦泽,想要在武堂内加上兵法谋略的课程。

秦泽想了想就表示同意,同时将自家前世的一些军事谋略的思想简单的写了一些交给程苞,让他试着传授给武堂内的学生。

虽然依照秦泽和秦原的初衷,武堂倡导有教无类,但人与人的资质和领悟能力实在是相差不小。

所以在后期的时候,逐渐开始分班。

很多资质普通的人,武学上仅学了简单的防身和健体的武艺,文学上则是学了最基本的读书写字和简单的术算。

这些人就算是未来走上社会,因为能够读书写字和会术算,基本上就饿不死。

当然,那是在和平时期,处在东汉末年恐怕难说,好在秦泽手上还有九州通衢这个商队,正好吸纳这些学成出师的普通人做事。

至于某些资质不差的学生,则是被重点的培养,不但教授读书识字和术算,还有选择的教授兵法谋略和政务处理,当然也有专门教授武艺的。

程苞这次带来的十多人,就是讲武堂里面重点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之中年纪大的几个都曾经在九州通衢商队内实习过,年纪小的也不差,毕竟这时代的人普遍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