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若是肆意抹黑秦泽,不但会受到灵帝的抵触,也会受到张温以及曹谦等人的抵触。
最终也不知道是谁寻出了当初益州上奏马相赵祗等人反叛的奏表,发觉上面还有板楯蛮似有异动的消息,不过因为马相自称天子的行为太过恶劣,遂被掩盖了过去。
众人立即动用关系查探,果然发觉板楯蛮在马相、赵祗起兵之后,也真的曾经下山攻击过乡中,但是后来他们不知从何处得知秦泽率领大军入益州平叛,居然老老实实的回转山中,不敢再出来。这些自然是因为秦泽在板楯蛮之中颇有威名的缘故,但是袁绍等人并不知晓,只当是下面人胡乱奏报,所以他们也想从板楯蛮这方入手。
不多久,经过袁绍等人和十常侍联手施为下,一份有关板楯蛮有异动,准备再度反叛的奏书被送到朝堂上,朝堂上下顿时大为“震怒”,立即表示要使人坚决镇压。
于是有人就提议,奋威将军秦泽不是在益州吗,正好让他出兵镇压板楯蛮作乱。
同时又有人觉得板楯蛮屡次叛乱太过难治,得拣选一有力之人常驻巴郡,比照羌胡事,设立校尉职位,负责监督他们。
再加上巴郡太守又被马相赵祗的叛军杀害,他们便顺着这个路线,推荐秦泽担任巴郡太守,同时兼任护蛮校尉,负责带兵驻扎在巴郡,监视整个益州的蛮人。
太守兼任护蛮校尉,不得不说,为了阻止秦泽回朝,张让等十常侍也好,袁绍等世家子也罢,的确是付出了足够的代价。
毕竟巴郡可是大郡,一郡太守职位虽然和秦泽的奋威将军相当,但是太守可是军政一肩挑,再加上兼任了护蛮校尉这个新职位,可以说把秦泽直接推向了在益州仅次于益州牧刘焉的第二有权人物。
灵帝本能的觉得有些不对,但因为大半朝臣都赞同,他不得不同意朝臣们的建议,任命秦泽为巴郡太守。
不过灵帝却不同意设立护蛮校尉的职位,仍旧让秦泽以奋威将军的职位,执掌五千兵,驻守巴郡,负责应对益州的所有蛮人。
现下不但成功的将秦泽的回朝之路阻截,还把他按在益州这个闭塞的地方,袁绍等人和十常侍都十分的满意,就没有纠结秦泽身上军职的问题。
大约是觉得没能召秦泽回朝感到遗憾或者是觉得对不起袁滂的推荐的缘故,灵帝又问众人关于对秦泽之前一系列战功的封赏问题。
起初朝臣们讨论的是封秦泽为都乡侯,但是灵帝却不满意:
董卓直到九月才平定了白波贼,就被你们商量封为斄(tai)乡侯,秦泽路远,还早于董卓平定白波贼,之前又有斩杀边章等人的功绩在身,你们就封他为都乡侯,有点儿过分了吧?
众人又商议了一下,觉得秦泽既然是武都郡沮县人,不如就封秦泽为沮侯。
灵帝还是不满,最终点选一地,封秦泽为临羌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