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渠县乃是一个大县,因此县内的县尉也是四百石的官员。秦泽做兵曹椽的时候每月能领三百石的俸禄,虽然两者在俸禄上仅仅只差一百石,但资格和待遇上却已经是天差地别。
待到秦泽高兴完,李颙便开口勉励了秦泽几句,末了忍不住用略带不满的语气道:
“我本推荐你做宕渠县的县令,但奈何朝廷以你年幼以及并无执政经验为由拒绝。在我看来,秦泽你的才具足够出任一县的县令。”
“之前在宕渠县时你就做的很好嘛,拿了县尉和田曹,县令不理事,而你则不忘催促吏员安抚民众,让民众及时收割成熟的庄稼。这已经算是安民、劝民农桑了。”
“你又于兵事上颇多擅长,将郡兵训练成了一支强军。”
“再说府内的兵曹,经你之手打理之后,兵曹一直都是府内做事效率最高的部曹,这说明你在为政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只可惜你亏就亏在年幼上,若是早生几年,某必然拼力向朝廷保举你出任县令一职。”
“不过你也别灰心,县尉一职正符合你在兵事上的擅长,若你能沉下心来用心任事,一任之后,我保你一个县令!”
秦泽闻言连忙不断对李颙道谢。一来乃是感谢对方对他的夸赞,二来便是感谢对方对他的保举了。
东汉要想做官其实并不容易,你首先得有名声,当然乃是好名声,比如孝顺,比如有学问或者是素有勇名等等,这是你有可能出任官吏的先决条件。
没有这个先决条件,想要当官真的很难。
当然了,若是你家中有人出任高官,那就基本上可以无视这一条了。你问为什么?哈,少年,你怕是不知道“朝里有人好做官”这句话吧!
有了名声之后就得有人保举了,因为你光有名没用,没人保举你,你还是老百姓一个,见官也只能自称草民。
若是有人保举,那么恭喜你,只要通过简单的考核,你便可以做官了。
当然了,保举你的人也得有官身。
而且你是别人保举才能出任官员的,你感激不感激对方?
在这个恩怨分明的年代,你若是不感激保举你的人,估计马上就会被人唾弃,很快就会因为品德的问题丢官去职。
所以一般保举人和被保举人的关系和利益,在保举人保举被保举人的那一刻,便就紧密的牵连在一起了,基本上算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因此每个被保举人都视保举人为恩人,古装戏里面的很多官员称丞相为“恩相”就是这么来的。
而且人家保举你也是担着风险的,你要做的不好,保举人也得被问责,所以视别人为恩人也没什么不对。
如此,虽然没有说结党,但就因为保举这个路子,其实跟结党没什么两样。
这也是为什么一提三国就绕不过袁绍家这个“四世三公,门生故吏”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