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三方立场,考官人选!

但这个念头,仅仅一闪而过,就被朱元璋给否定了。

刘伯温哪里都好,只是过于惜命,时刻谋划着明哲保身,国家大事,他是能不管就不管。

整天装聋作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老朱还记得,前些日子,为了朝中势力,私底下找到了刘伯温,要封他为督察院左都御史。

其目的,就是让他站出来,带头冲锋,和胡惟庸分庭抗礼。

可惜,这老家伙太过聪明,仿佛看出了端倪!

愣是一个头磕在地上,苦苦推辞了半天,说自己年老力弱,不能胜任,请陛下另选贤能......

最后,迫不得已,只得收回成命!

这件事,如同埋下了一根刺,令朱元璋老大不爽。

他心目中理想的臣子,必须能在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忠心耿耿,绝不藏私的忠正贤良。

需要的话,甘愿牺牲自我,赴汤蹈火,也无怨无悔!

而刘伯温,显然不是!

升官明明是好事,他居然敢一口回绝,太不给咱面子了!

老刘啊,咱不过是想把你武装起来,去和胡惟庸打擂台,别让淮西派的势力继续扩大。

这种合作共赢的好事,你怎么就不明白咱的用心良苦呢?

作为顶级谋臣,你怎么可以只考虑自身安危,遇事就躲,整天琢磨着远离朝堂,回家养老呢?

不行!

咱需要你!

大明的江山需要你!

现在命令你,必须支棱起来!

“陛下,关于主考官的人选,您考虑的如何了?”

就在朱元璋神游天外之际,众臣见他久不开口,还以为是内心拿不定主意,故而出言相问。

“哦,这个啊......”

朱元璋揉了揉眉心,把目光对准了那几个出言举荐的淮西派官员。

“左丞相胡惟庸总览朝政,日理万机,事务繁重......”

朕理当宽厚仁慈,体恤臣下,怎么能继续施压,让他在科举的事情上浪费心血呢?”

这番话,直接断送了他们的念想。

连胡惟庸都无法担当主考官,淮西派的其他官员,更没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