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三国小炮灰23

曹丞相忍不住目光微动:

“文若此言,吾又如何不知?”

然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谈何容易?

对方先进的技术,厉害的经济手腕是为其一,最重要的是,在座二人皆是心知肚:

士族!

良田,部曲,甚至如今境内大部分人口皆为这些人所把持,甚至连此时军队之中,不少人早前亦是世家部曲出身。

归根结底,百姓无良田可耕,又何谈民富?治下人口将近一半儿甚至往上都是无需纳税的隐户,偏生产力又达不到一定程度,国家财政,士兵的保障又由何而来?

这个问题很难吗?

其实并不,只要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然而同北边儿那位以乡野发家不同,此方政权,从一开始便是与士族深度绑定。想要去除,哪怕只是其中一部分也无异于刮骨疗毒,一个不好便会反噬己身。别说革兴了,连手中现成的权柄都未必握得稳。

乱世之中,君择臣是不错,然一旦利益不够,臣下未必不可聚集起来,联手换上一位真正符合对方利益的主公。

这也是这些年曹丞相不断广纳贤士,发布招贤令,提拔寒门甚至打压地方豪强,然种种手段却始终未动其根本的缘由之一。

就连眼前的文若……

“文若啊!”

“主公无需顾忌于我,总归这个人不是您,也会是北边儿那位。”

迎着对方的目光,荀彧不由轻叹一声:

“左不过早与晚罢了,主公,留给咱们的时日不多矣。”

其实有句话荀彧没有说的是:

现如今,摆在眼前的便有一个极好的机会。

世子之争,一个各方势力重新洗牌的绝佳时刻,也是有理有据,在不暴露自身目的的前提下,清除掉一些势力的最佳时机。

不过以眼前这人的聪明,荀彧心想,就算他眼下不提,对方也必定能想的到。

他也没必要多舌扰人痛处。

果不其然,话音落,对面曹丞相目光微黯了一瞬,却又在转瞬间化作坚定。

“文若啊,幸好还有你在!”

明灭的灯火中,荀彧心下同样一叹:

“不知是否是彧的错觉,我总觉得你我如今所选择的,未尝不是正合了那位北地之主的心意。”但又能如何呢?

还是那句话,纵使强敌在前,不到最后一刻,谁又愿意为他人俯首?

只离开前,荀彧终究还是婉言拒绝了自家主公再次相赠的药茶。

咳,其实说句实话,作为颍川大族,荀家家底儿终归还是有些的。

主公,唉!还是莫要再过破费了。毕竟如今这些东西,涨得可不止一倍之数了!

其实某种程度上,对方确实是猜对了。

不愧是传闻中的枭雄,都这把年纪了,竟还能有如今这般魄力。察觉到对方的动作,安宁心下默默赞了一把。

不过很快,她便没功夫想这些了。被人诸般惦记的安宁这会儿在干嘛?

答案自然是准备科考。

是的,科考,趁着如今新朝初建的大好日子,选拔人才自然也要提上日程。

虽说这些年,因着各地一些工坊的建立,对识文者多多少少有了些要求。各地县学甚至府学也陆续开了不少。

识字念书,甚至习武才能有好前程,好未来已然在某种程度上深入人心,各地还真涌现过一波小天才,但是……

安宁心道,这还远远不够!

除去早前跟随她,由她亲自培养的那一部分人,于大多数人而言,还远远不够。

只有真正看到了登天之梯,看到了切切实实的好处,于劝学一道方能确切的实施下去。

何况科举,某种程度上对统治的稳固性也是有不小帮助的。

人心总归是不足的,满足基础温饱的同时,底层人,只有真正看到了上升渠道,哪怕万中之一,整个体系才会真正安稳。

好吧,还有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新朝初立,她,现在手上确实还蛮缺人才的!

总之,忙忙碌碌间,安宁这个熙宁帝正式登基的头一个月,关于正式开科取士的政令,以及科举形势便伴随着大街小巷的报纸出现在各大官学甚至各类邸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