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只需跟父皇汇报一下此次胡人骑兵偷袭燕州的惨烈,以及燕州百姓如何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然后向朝廷申请一笔款项用来修筑防御工事救急,不知崔郡守能否帮本王这个忙。”
赵安坏笑,像极了包工头在给手底下的工人画大饼。
“如今都督府财政入不敷出,大人也不想燕州的将士没了军饷过年吧!”
到底是谁让他来燕州当这个藩王的?
崔新城百感交集:“这…”
他在心中反复纠结许久,一副“谁让你这样,你怎么可以这样”的神色,犹豫不决。
赵安见他开始动摇,于是又加了点料。
“崔郡守不要犹豫,本王是在为将士们争取生活保障并无过错,再说都督府没钱,更别说王府有银子了,只要大人帮本王一次,本王往后定会振作起来与大人一起振兴燕州,难道大人就不想青史留名吗?”
你要问读书人读书人毕生所求是什么,当然是青史留名。
而青史留名有两个最快的途径。
一是成为诗坛大家。
二便是成为一代贤臣流传百世。
相比第一种,第二种途径相对而言成功的几率可能性会更高。
而从燕王近日出口成章,才华横溢的表现来看,应该心怀志远,有着远大抱负。
那么跟着一位有抱负的君王混,不说青史留名,但被后人歌功颂德的机会还是有的。
想到这里,崔新城那张嘴强王者的嘴微微张开,反问:“殿下,难道我辈读书人不该青史留名吗?”
受儒家思想熏陶,他想知道燕王对读书人如何看?
仗义死节报君恩,流芳百世万古名…赵安看向这街上的路人,沉默片刻,沉声道:
“郡守大人,本王问你,君王重,还是天下苍生重。”
崔新城毫不犹豫:“自然是天下苍生。”
赵安再问:“那你读书做官是为了什么?”
崔新城下意识道:“忠君报国……”
说完,他试图自我求证。
赵安毫不在意,继续问:“那么青史留名,真的是读书人的毕生追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