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动力不足气动凑

“既然动力上不足,我们就得从气动上来解决了。”宋老已经走到了幻灯机的旁边,边走边说:“我们想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那就不能走寻常路,大家伙看我们的模型。”

北方所的模型是分给领导的,611的模型,是给大家伙看的。

宋老把东西放在幻灯机上,等到他的手拿开,屏幕上就出现了一个清晰的飞机的轮廓,这是……有机玻璃模型?

这创意……真不错啊!

大家伙看向屏幕。

鸭式布局,鸭翼面积还不小,后面是大面积的三角翼,机腹进气,整个飞机的设计,看着独树一帜。

“我还以为是什么呢,不还是你们当初的歼九设计方案,歼九追求的是高空高速,怎么可能达到你说的那种性能。”

“没错,歼九是高空高速,接下来的歼十,就该向第三代战斗机靠拢,追求跨音速区间的机动性。”宋老说道:“所以,我们的鸭式布局也进行了改进,经过仔细的对比,我们选择了中距耦合的布局,既能提供涡升力,又能有不错的舵面控制效果……”

“等等,你说什么?这个鸭翼……能动?”

“对啊。”

“那不可能,鸭翼的控制是非线性的,对飞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欧洲的三代机,纷纷选择鸭式布局,但是,这鸭式布局有讲究的。

台风战斗机,是远距耦合,鸭翼和主机翼的距离很远,这样涡流效果几乎等同于五。

台风的鸭翼,主要用来当控制面,距离远,力臂长,舵面不用太大,就能完成飞机的操控,这样也可以减小阻力。

阵风是近距耦合,鸭翼后面和机翼前缘有重合,这样涡流的利用效率最高,但是,控制力矩就不强了,达索是玩三角翼战机的,在他们手里,阵风的鸭翼,主要用来拉涡流。

其他的非主流,比如瑞典的鹰狮战斗机,大卫的狮战斗机,走的也都是近距耦合的路子。

只有我们东方,创造性地研发出来了中距耦合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