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一直沉默不语,此刻终于开口,语气沉重:“我担心的是,曹操此举是为了收买人心。蔡文姬才名远播,深受天下文人敬仰,曹操将其赎回,定会赢得不少文人的好感,这对我们而言,并非好事。”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诸位莫要忘了,得民心者得天下!”
厅内气氛顿时凝重起来,众人皆陷入沉思。
屋外夜风呼啸,吹动窗棂发出吱呀的声响,更添几分肃杀之气。
“莫非……”一直沉默不语的伊籍突然开口,声音低沉,“是为了……文姬归汉图?”他的话音刚落,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伊籍脸色凝重,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缓缓地摇了摇头,
诸葛亮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一下一下,仿佛敲击在众人的心弦上。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他沉声道,“曹操此人,诡计多端,其用心难测。他赎回蔡文姬,或许是为了彰显仁义,收买人心;或许是为了利用蔡文姬的才华,为自己歌功颂德;或许是为了拉拢士族和文人,巩固自己的统治。但这三种可能性,并非互相排斥,或许,他三者兼而有之。”
“所言极是,”徐庶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曹操此人,向来老谋深算,他每走一步,必有深意。我等绝不可掉以轻心。”
庞统却有些不以为然,他摇着羽扇,轻笑道:“诸位未免太过杞人忧天了,曹操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翻不出如来的五指山。我等只需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即可。”
姜维眉头紧皱,沉思片刻后说道:“士元此言差矣,我等不可轻敌。曹操虽然奸诈,但并非愚蠢之辈,他此举,必然有所图谋。我等必须小心谨慎,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那依诸位之见,我等该如何应对?”伊籍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诸葛亮沉吟片刻,目光如炬,扫视众人,缓缓说道:“我等需分头行事,一方面,密切关注曹操的动向,探查他赎回蔡文姬的真正目的;另一方面,加强自身的建设,提升实力,以备不时之需。”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议事厅内的气氛也逐渐缓和下来。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士兵匆匆跑了进来,跪倒在地,高声禀报道:“报!主公,江东急报!”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诸葛亮连忙问道:“何事如此紧急?”
士兵双手呈上一封书信,语气急促地说道:“周瑜将军派人送来急报,说是……”士兵顿了顿,声音突然低了下去,“说是……孙权病危!”
议事厅内顿时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诸葛亮接过书信,迅速展开,一目十行地看完,脸色骤变。
他猛地站起身,手中的书信滑落在地,发出一声轻响,却如同惊雷一般,在众人耳边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