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顿一下,她又坦言道:“这是我从尤卫贤医生的手术案例中得到的启发。”</P>
余至明问道:“有多少把握?”</P>
秦京墨轻声回道:“肿瘤变化符合预期,手术成功可能性,有三四成。”</P>
她又急忙解释说:“就患者这颅底肿瘤的复杂程度,三四成可能,已经不低了。”</P>
“患者也同意了我这个手术方案。”</P>
余至明表情不变的问:“如果肿瘤变化没达到预期,患者寿命能延长多少时间?”</P>
“还有,只做放射性粒子棒植入手术,不考虑二次手术,以你的能力,能延长患者多少时间?”</P>
秦京墨迎着余至明灼灼的目光,眼神有些躲闪的说:“肿瘤变化没达到预期,无法手术的话,大概能延长半年到一年。”</P>
“只做粒子棒植入手术,要植入八处,预计能延长两到三年。”</P>
余至明看她这个样子,晓得她有些不老实,估计在数据问题上有所诱导。</P>
因为这寿命,说的都是“预期”,谁也不能百分之百进行判断。</P>
一些医生就可以在数据上模棱两可,诱导患者选择他们想要的治疗方案。</P>
比如,二次手术成功后的预期寿命,能延长五到十年。</P>
患者会记住十年。</P>
因为涉及到自身情况,患者总会倾向于向好的方面去想,认为自己就是那个百中无一的幸运儿。</P>
这十年寿命可比两三年,更有吸引力,却忽略了前置条件和巨大的手术风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