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多读书,是好事

展昭、颜顷父子齐齐叹了口气:这个人,就是天生被人哄骗的。也不知道任德曜父子做了多少亏心事,让这么个人瞧出马脚,大半晚上爬墙都要到开封府告状。

马爽喝着潘家楼的陈年佳酿,对任静夜说道:“牙子是两边赚钱,巴不得房子卖得顶尖贵,他们的抽成才能更多。就是欺负你脸嫩,不懂他们的门道呢。你且在展大人家住一些时日,不要这么着急。这件事包在我身上,保证给你找一套合心意又便宜的好宅子。”

任静夜经过马爽的讲解,恍然大悟:“你们宋……汴京人真是精明。”

马爽笑出声,连连点头。马爽作为外地来的打工人,十分认同任静夜对当地人的评价。

陪酒的白福,忽然插了一句:“这里可没有汴京本地人。”

任静夜意义不明地“哦”了一声。

颜顷适时地问任静夜道:“你其实不是宋人吧?”

任静夜愣了一下,然后微微摇头,老实回道:“我出生在大理。成年后,家里在大理混不下去,就举家搬到了大宋老家。”

颜顷状似无意地问道:“你老家在哪儿啊?”

“青州。”任静夜仿若未觉,回道。

颜顷不动声色地又问了一句:“怎么没想着回老家去呢?独自一人在汴京谋生可不简单。”

任静夜瘪瘪嘴:“父母都不在了,亲近一点的亲戚也都没有。回去做什么呢?不如呆在汴京考科举,做大官。”任静夜十分乐观地说道,“反正苏轼这一届史上最强天团已经考过了。我觉得我拿出公考的决心,头悬梁、锥刺股,还是很有机会的。了不起,多考几次么。还能比范进更差吗?”

展昭看着年轻人单蠢、乐观,连话都说不拎清的样子,暗自摇了摇头。南侠跟着包大人在官场打滚多年,竭力保证自身不受权势侵染的同时,哪里看不出要做官,光靠诗词文章上的才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才干——能干实事的才干、不被人忽悠的才干。少了这两样,要么是庸官,要么是昏官,不管哪一样都做不成为百姓做主的好官。

展昭没有说出劝阻任静夜的话,人的机遇是多变的,说不定任静夜哪一天醍醐灌顶,成了聪慧通达的人呢?不管怎么样,年轻人多读书,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