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吧?
他每次都是这么说的吗?
【唐太宗】李世民:还真是。
【唐太宗】李世民:宋啊、明啊、唐啊都是。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那也就三个啊。
刘彻:?
【汉武帝】刘彻:帝师,三个还不够吗?你总共才说了几个朝代啊?
言羽阳:......
行吧。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是话也不能这么说,清朝开局也是很强大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入关前有简单聊了一下就不说了,主要说说入关后吧。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从努尔哈赤开始算,清朝一共有十二个皇帝,但彻底平定反清势力的时候是在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手上。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说彻底也不太对,毕竟这时候还有郑成功,基本吧,基本比较准确。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毕竟人家是从关外来的,民族不一样,所以得实行一点政策。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虽然现在分了五十六个民族,但毕竟除了汉族大家都是少数民族,然后清朝作为入关的少数民族,就搞了一个叫满汉一家亲的政策。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毕竟汉人人数还是多,完全靠奴役是奴役不过来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而这个满蒙一家亲具体就体现在前朝重用汉官,后宫多纳几个汉人的妃子这样。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当然这也是皇帝正常的笼络和统治前朝
()的手段,当过皇帝的都明白。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是民族和民族之间的隔阂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消得下去的,即使上面的皇帝想要和平共处,但是毕竟大家刚融合在一起,而且两族也算是积怨已深吧,再加上清朝的阶级统治是比较顽固的我觉得。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就好比他们分的满蒙八旗,像是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的领主就是皇帝,这就是上三旗,剩下的什么镶白旗正红旗那些就是下五旗,旗主隶属于其他的亲王。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这也就导致了上三旗比之下五旗的出身会要高贵一些,直到努尔哈赤对中原露出獠牙后,食物链又出现了变化,汉人一下又成为了食物链的最底端。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八旗再次变动,除了满蒙八旗、还多编了一支汉军旗。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汉人不再只能是满蒙八旗的奴仆,这一改动也近一步减少了两族之间的矛盾,至此,满蒙八旗彻底成型。
【秦始皇】嬴政:也就是说,清朝手里有二十四支军队?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也可以这么说,但一般不是单独按照一旗一旗来算,而是按照满蒙汉来算。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而且清朝的八旗制度有一个好处就是,全民皆兵,听起来跟商鞅变法以后的秦国有点像,但相较商鞅,八旗制度会更加完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秦国某种程度上来说,军功爵制度也是逐渐引领他们走向衰亡的一种诱因。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八旗是有退路的,战时皆兵,不战皆民。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当然八旗制度也不是一劳永逸,清朝成也八旗、败也八旗。这个后面会提到。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我们来说回清朝的第三个皇帝,福临。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其实福临继位过程也比较坎坷,他是皇太极的第九个儿l子,但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并没有为清朝选好太子,而此时的福临只有六岁。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当然,这个时候明朝还没有灭亡,但是大家都知道灭亡与否其实并不重要。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皇太极的死因非常突然。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根据记载是跟他一个非常宠爱的妃子、宸妃有关。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如果不是宸妃和皇太极的孩子夭折,或许太子之位早已定下人选。
【汉武帝】刘彻:什么意思?这个宸妃死了以后皇太极也跟着殉情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非要这么说的话,其实也算得上是吧,收到宸妃的死讯后,皇太极的身体就迅速的衰败了下去,没过多久就与世长辞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当然,这也只是推测,毕竟皇太
极人都死好几百年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皇太极去世后他的兄弟多尔衮对皇位虎视眈眈。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按理来说,皇太极是有皇长子的,如无意外,皇位大概率会落到皇长子头上。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多尔衮实力强劲,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最终豪格还是错失王位,由年仅六岁的福临登上王位,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出任摄政王。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痛失王位的豪格并没有得到善终,没过多久,豪格便被多尔衮随便编了个罪名关进监狱里,死在狱中。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福临上位前期也就算是走个过场吧,朝政都牢牢地把控在多尔衮手里。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福临十岁那年,多尔衮顺利的完成了权力收缩,把济尔哈朗踢出局,自此一人大权独揽。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当过皇帝的朋友都知道,多尔衮此举意味着什么。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踢济尔哈朗出局的第二年,豪格就死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说来也是运气使然,福临十岁那年多尔衮完成了权力收缩,但福临十三岁那年,多尔衮就逝世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多尔衮的死亡让福临彻底摆脱了傀儡的境地,而福临在亲政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多尔衮进行削爵处理,也算得上是秋后算账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亲政后的福临其实还蛮勤勉的,但他和他的父亲皇太极似乎陷入了同样的困境。
刘彻了然。
又是一个情种。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当董鄂妃去世后,福临一度萌生了剃度出家的想法。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什么?
什么玩意?
他一个皇帝就这么扔下朝政置之不理去当和尚了?
【汉武帝】刘彻:等会,因为董鄂妃死了,他就想去当和尚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也不算吧。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董鄂妃的死更像是一个诱因。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本来福临对佛法就很感兴趣,董鄂妃就像是拉住福临的那根弦,那根弦断了,这种出家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
【唐太宗】李世民:等会,他真的成功了?
清朝的皇帝自由度这么高?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被人阻止了。
原来没真的成功。
众皇帝在“果然如此”的情绪里,还裹挟了一种淡淡的失望。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被劝住的福临虽然没在想着出家的事,但是也没能活多久,一年后就染病去世了。
【帝师一号
】言羽阳:[语音]福临逝世时才24岁,虽然他英年早逝,但他为清朝留下了一颗光辉的种子,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大帝。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说到康熙的开局可以说是完全复刻他爹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不同的是顺治帝福临登基的时候六岁,而康熙登基的时候八岁。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顺治帝只有两个摄政王掣肘,而康熙他老爹为他留下了四个辅政大臣。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康熙在读书这方面非常的勤奋,不过因为小时候得过天花,脸上有一点瑕疵,但这个瑕疵也不太影响他当皇帝,反而因为天花这种东西一个人一生只会感染一次,反而还成为了康熙的优势。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权臣都会心甘情愿的把权力拱手让人,鳌拜更是如此。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在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索尼逝世后,鳌拜像少年皇帝展露了他的獠牙。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此时康熙尚且十四岁,朝政完全不曾掌握在他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