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分别,不好好道别怎么行!”
扶苏:像你这样吗?
但扶苏终究是厚道的,从善如流上前来,郑重地向嬴政揖礼道别:“陛下,臣在此拜别,愿陛下在咸阳身体康泰、事事顺心。”
嬴政对长子扶苏道:“此去一趟,对于大秦及你自身,何其重要,你想必有数,且慎重对待。”
扶苏郑重道:“唯。臣行事必三思,事事以仙使及任务为重,绝不敢令一事有损于大秦及仙使!”
“善。”嬴政见到了扶苏的郑重和决心。
离时千言,终有一别。
周邈终究是踏上了马车。
想到以后还可以寄信回来,也勉强没那么不安了。
骑兵开道,士伍护卫,车队终于动起来。
“陛下!大家!我走了!你们在咸阳好好的,我很快就回来了!”
已经行出三十来丈的车队里,周邈钻出主车,站在车辕上探身向后面的人挥手告别。
仍旧立于大门外的大秦君臣,见到探身挥手的周邈,都没有挥手回应,只是目送。
除了王贲——“去吧去吧!一路好走!”
周邈终于钻回车中,车队继续前行,越行越远。
然后王贲就迎来了其余人的目光洗礼。
被目光攻击的王贲表面憨厚乖觉,实则心里嘀嘀咕咕:
谁叫你们自己不挥手回应的?这会儿却来目光审判他!
要
是真不想送别,倒是车队开拔时,就立马掉头回去啊,等在这大门外做什么?
深秋早晨的凉风格外和畅吗?
……
周邈一行浩浩荡荡,在咸阳城中穿街过路,行了小半个时辰,才出了咸阳城。
不曾停下,继续前行。
走到日中末时,周邈惯常吃小食的时候了,队伍停下来。“你就是……”周邈勉强不算生硬地转个弯,“叫杨樛吗?哪个樛字?”
“孪生之树、绞缠之藤的樛。”
“原来是这个樛字。”周邈点头表示明白了,并开启社交模式:“路途遥遥,之后请多指教。”
爵位五大夫的杨樛连道不敢:“仙使客气,之后路途颠簸,还请仙使多见谅。”
“无事,道路不平,怪不着你。”
于是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快速熟悉起来。
至于周邈咽下去了半句话,补充完整就是:你就是那个五大夫杨樛啊!
杨樛倒不是什么历史名人。
只是因为在始皇帝二十八年时,随从始皇陛下东巡,有幸在随从人员末位,被太史公记下了一笔。
周邈也只是听见熟悉的名字,突然一惊而已。
但现在出门在外,没有始皇陛下撑腰,他已经学会嘴上把门了!
#离开始皇陛下的第一天:开始成长#
……
之后的数天,也都在赶路中。
日出启程,日中暂歇,黄昏落脚。
如果正好遇到驿传,周邈便在传舍里休息。
若天黑时在荒野,便就地扎营,周邈则在车中过夜。
至于其余人,或在车中、或在帐篷中休憩,更多是彻夜轮班值守。
出门在外,安全为重,各自职责所在,周邈也不会说所有人都一起休息的话。
队伍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线,在几个向导同时引路下,走大路就坐车。
穿小径就骑马或步行,车呢就拆成部件扛着,马呢就牵上。
在颠簸、枯燥、疲累地行进数日后,队伍到了一个周邈很熟悉地名的地方——阳武县。
阳武博浪沙,张良雇大力士以铁锤击中副车,刺杀始皇帝未遂的地方。
队伍进入阳武县时,周邈心中感叹道:阳武县啊,张良人都在咸阳了,这个县名还能驰名天下吗?
只是提起阳武这个地名,周邈总觉得除了张良外,还有其他什么人,提起他也还会想到阳武。
可就是没什么头绪。
周邈向来不纠结,想不起来就干脆抛开!
……
仙使周邈队伍出行,并非易服隐踪的微服私访。
如此大的队伍,想隐踪也不可能。
早在周邈出咸阳的头一天,诏令就已经下达沿途郡县。
若仙使队伍入城或经过,须听令行事,或给予方便,或补给所需。
而与仙使出巡的诏令同时下达的,还有另一道奇怪的诏令:
令沿途各郡县,征召素来德行良好的黔首为役夫,先行具名以待应役,一户限一人。!